鲸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们的彷徨如何引进和培养国际化人才正和 [复制链接]

1#

作者:赵向阳,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

来源:正和岛

关键词:偏见与无知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两大障碍

一、隐藏在中国人心底的偏见

关于永久居留一事,朋友圈里开锅了。很多人在评论,在转发。我一概没有参与,也没有兴趣打开这些文章。

我相信,国家制定*策的人,基本上都是有全局观的,有长远眼光的,了解国情的。他们也是中国人,也是为了这个国家的光明未来。他们应该把最好的结果设想到了,也把最坏的情况斟酌过了,一定是精心计算过其中的利弊得失。

至于民众的反应,民众当然有权力参与讨论一个重要法规的制定,群策群力,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将问题想得更仔细一些。但是,我想善意地提醒一下,一般民众不要想当然地假设自己比那些*策制定者聪明多少。尤其是,不在其位,不了解其*,信息不对称会阻碍对世界的准确认知。

中国需要更大力度地对外开放,一定要吸引国际人才,一定要海纳百川。既然要海纳百川,肯定会泥沙俱下。美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第一,就是因为有五湖四海的气派和自信。难道五湖四海里来的都是大鲸鱼吗?事实上,90%以上的都是虾兵蟹将。而10%的优秀人才,则产生90%的社会贡献。所以,不必苛求每一个获得永久居留的歪果仁都是人才。至于其他的负面社会效果,相信经过民众的建言,*府会更加谨慎地严加管控的。

但是,对不起,请允许我稍微讨论一下一个或许冒犯很多的人敏感话题。

以我的生活体验和对跨文化管理的研究,我发现,绝大多数国人骨子里事实上某种明显的傲慢与偏见,在引进外国人才的问题上,彷徨不定。这可能是因为很多国人缺乏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切身经验,而且中国大一统的时间太久了,汉族占据中国90%左右的人口,所以,我们不擅长与异族交流交往,尤其是对来自非洲的黑人朋友有明显的抵触心理。

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我的导师是一个高大英俊的德国人,一头金色的卷发让我想起《倚天屠龙》里的金毛狮子谢逊。他活力四射,从来都是各种社交场合和学术会议中的超级巨星,一出场就抓人眼球。我刚到GIESSEN不久,中国同学会搞春季联欢晚会,我邀请我导师参加。我导师笑了笑说,他很忙,参加不了,但是,他妻子会去的。我说,“请告诉您妻子,让她直接来找我”,因为那个时候我刚好剃了一个光头,很容易在人群中一眼认出来。

那天晚上,我站在大厅外面等我导师的夫人。我见到一个身材高挑的黑人妇女,优雅地走到我面前,用德语说“IchbinSharonFrese”。我当时愣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我的天啦,我的德国同事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导师娶了一个黑人太太呀!

我导师是IAAP(世界应用心理学联合会)的主席,是一个特别open,特别国际化的人。但是,一个日耳曼男人娶一个黑人妻子,即使在德国也是相当罕见的。而在法国,白人和与来自北非中东的黑人喜结连理,生好几个小混血,实在是平常了(抱歉,本文不打算讨论欧洲的绿化问题,请不要误解)。从此,我对跨国婚姻和跨文化交流有了更深的一点了解。

前年的时候,应IACMR(中国国际管理学会)的邀请,我导师来中国开会发表主题演讲,他夫人第一次来中国。回去之后,我导师在电子邮件中告诉我说,“我在中国待得很愉快,但是,Sharon很不喜欢,她觉得中国人对黑人有歧视”。我只能回答说,“Yes,Iknow,Ifeelverysorryforthat”。

总之,我觉得中国人不够国际化,对于某些特定族群有偏见与傲慢,在是否引进外国人才和如何引进外国人才上,彷徨不定。

二、关于来华外国留学生的奖学金问题

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加大了对沿线发展中国家所提供奖学金的数量和力度:每年新增1万名左右来华的留学生,且绝大多数都能获得中国*府的奖学金。所以,最近五六年里,我差不多每周都能接到10封左右来自巴基斯坦等国的电子邮件,请求接受自己为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

根据本科、硕士和博士等不同类型,据说*府分别提供了7万、8万、9万左右不等的国家奖学金。这件事情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