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让1397名贵州苗族绣娘走出大山,王的 [复制链接]

1#

年,湖南姑娘王丹青考入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民间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之后又进修了时尚珠宝首饰设计。刚来贵州不久,从小就热爱手工艺术品制作的她在闲暇之余创作了一些小玩意,并开始试着想在淘宝上看看有没有人感兴趣。于是,王丹青自己学着做模特、拍商品图、写文案,然后再上传到淘宝。令她倍感惊喜的是,很快,第一批制作出来的小手工很快就卖掉了,这让她兴奋不已。

王丹青与贵州绣娘沟通苗绣手艺

彼时,王丹青已开始慢慢意识到,在此后的未来发展中,看不见的网络电商会成为实现自己人生梦想的最佳路径。不仅如此,倾心于苗绣创作的她还因此开启了自己与贵州千余名绣娘的缘分。毕业后开始旅漂,开启网线与针线的故事大学毕业后,王丹青并没有就此开始创业,而是选择了潇洒的旅居生活,有时,她就躲在家里埋头做设计,有时则干脆踏上旅途,开始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数百个手工艺乡村中寻找传统民间的手工艺刺绣技术,拜师学艺,体验绚丽多彩的民族手艺之风。再后来,王丹青来到深圳,继续钻研学习传统民族民间刺绣工艺。在这里,她与同校同专业的师弟饶勇相识,同样倾心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两人因此结缘、相恋、成家。往后的日子,王丹青辞掉珠宝设计工作,远赴北京继续深造学习民族传统民间手艺。与此同时,多年来一直坚持手工艺术品创作的王丹青,拥有一家名为“王丹青的手创”的淘宝店,后改名为“王的手创”。年,淘宝店的订单开始多了起来,远超了供给,有时候一天的订单,甚至等于之前半年的手工产量。“民间艺术的时代来了!”敏锐察觉到市场风向标的夫妻二人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和讨论后,决定放在手中正在忙的一切,重回贵州省黔东南州深处的大山里,借助电商风潮,挖掘绣娘技艺,复活千年苗绣。

王丹青与贵州绣娘沟通苗绣手艺

年,主要流传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苗族集聚地的苗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遗名录。过去,这些养在深闺不为人知的古老苗绣在时光长河中一直不为外界所知,而现在,王丹青夫妻二人要做的事,除了让这些精美古老的千年苗绣汇入新兴的时尚潮流外,更要让一直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绣娘们借助此,发现重视自身人生的价值,传承手艺的同时,在家门口就能帮忙她们就业。回到贵州后,在当地一位懂苗语的校友帮助下,王丹青夫妻开办了培训班,他们将经过现代改造的苗绣设计,交给手艺娴熟的二十几位苗族绣娘。当终于有人拿着连夜完成的作品回来,他们意识到,苦心经营的情怀终于落地了。古老技艺与都市时尚生活的隐秘连接通道,正通过网线与针线的缠绕悄然成形。5年时间,帮助名贵州苗族绣娘就业如今,5年的时间过去了,“王的手创”从只属于王丹青的个人淘宝店,发展到拥有20多名全职员工,名专业绣娘的企业化规模,年销售额则从过去的几万元提升到近千万,店铺粉丝更是超过了75万人次。店铺里陈列售卖的手工工艺品,也从最原始的图案逐渐发展为像《大鱼海棠》里的鲸鱼原型公仔、刺绣手工的秋冬专业口罩、狗富贵萌力星球汽车钥匙扣、别致精美的苗绣耳环、胸针等形形色色的原创手工苗绣产品。

王丹青和她的淘宝小店登上了首列“中国小店加油”的专列

在王丹青和千余名生活在贵州大山深处的苗绣绣娘的手中,这一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正成为一二线大城市中时尚人群的心头好。从一开始,王丹青就决定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美学相融合,在保留刺绣工艺、材料的基础上,她也会在图案设计上寻求苗族蜡染图案、民俗装饰画、西方壁画之间的融合,同时加入时尚元素。王丹青透露,别看耳环、项链、胸针这些东西小,背后却是惊人的工作量,拿设计来说,除了考虑形状、图案在内的创意,还要考虑刺绣涉及的多色彩搭配叠加。她算了一下,平均每个宝贝仅绣制就需要4.8个小时,而一人一天最多只能绣2-3个。

从小众的手工产品出发,力求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美学的融合,“小众产品大众化”的“王的手创”让王丹青完成了爱好变生意的梦想。“王的手创”成首批“高铁明星小店”年伊始,首列“中国小店加油”高铁在京广及沪昆铁路上发车,这列特殊的高铁,不仅浓缩了中国小店的成绩单,更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店故事,被展示在高铁,成为了高铁上的“明星小店”。这其中就有王丹青的“王的手创”小店。据介绍,这些小店成绩和小店故事,是由网商银行调研与征集,网商银行表示,希望通过这一特殊专列,向中国小店致敬,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小店这一群体,感受他们的成绩与故事。事实上,小店这个群体之大,超出许多人的想象,据商务部统计,全国万小店,他们支撑了2亿就业,相当于全国每7个人,就有1人的工作与小店有关。

7日,“中国小店加油”高铁发车

网商银行的调研显示,他们当中,超过一半中国小店是夫妻店、亲友店。开个小店、自己做点小本生意的工作方式也成为了很多人灵活就业的选择。在过去的年,即使经受疫情考验,仍有一半小店表示计划在明年扩招员工,多雇一些人扩大生意。就像现在定居在杭州的王丹青,将设计好的作品交给生活在贵州大山深处的绣娘们刺绣生产,5年期间有位少数民族女性加入,她们不再需要出门打工,还能陪孩子们长大。既传承了手艺,还解决了就业。在首批被印上专列的小店故事里,有疫情期间的逆行小店,比如武汉店主徐红梅,去年的大年初二,武汉一群骑手想给医护人员弄点好吃的,但到处都找不到在营业的餐馆。已打烊的老板徐红梅,二话不说免费送出全部炸鸡,“有多少存货做多少,不要钱”,尽管当时炸鸡店已经快撑不下去了。

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店故事,被展示在高铁,成为了高铁上的“明星小店”

有人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小店也经历了不一样的一年,他们看似很小,实而不小。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表示:“中国小店是网商银行最主要的服务群体,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了不起的中国小店加油,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加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迪

编辑陈茜茜

编审刘丹刘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