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杜富国只有自己是自己的敌人人民前线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院银川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0.html

作者

崔炜

当聚光灯逐渐变淡

周围的人群逐渐散去

杜富国的生活回归了平静

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从年6月进入扫雷大队,直至去年10月11日负伤,三年扫雷生涯中,杜富国进出雷场余次,累计排除爆炸物余枚。这排出的每一颗雷对于雷区的百姓来说,都是一道鬼门关。可想而知,当地的百姓过着怎样的生活:上山的每一步路,都是生与死的考验。

既然这么危险,能不能放弃这片土地?不能!在当地,很大一部分收入就是靠着雷与雷之间的土地。那如何辨别雷的位置?是当地人用残缺的身体标记出来的。

人民需要英雄,中国军人挺身而出!

如今,经过三年的生死考量,荒草丛生的雷区早已长满庄稼。雷区上的“骷髅”也早已变成农民丰收的笑脸。而杜富国也把双手双眼和亿万中国人的眼泪永远留在了那里。

如今,距离那爆炸声已经过去了一年,杜富国身上的痛也已被时间打磨得不那么尖利,但他留在我们心中的痛,永远都在。

黑暗,到底有多恐惧

无论是在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颁奖现场,还是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现场,我都有幸采访到杜富国。这之前我早已准备好一些采访问题,但每次采访本上都有一个问题,被我勾了划、划了勾,最终还是没有问出口,那个问题关于眼睛。

前几天,吃完饭走在大街上,我突发奇想,告诉身边的同事:你闭上眼听我指挥,看看你能走多远,我俩一拍即合。可是每次都不过十几米,同事就不自觉地睁开眼睛,我还抱怨,他不信任我。后来角色互换,我又何尝不是。和信不信任没有关系,恐惧逼着你睁开眼睛。

黑暗里向前的每一步都像是在试探,恐惧时刻包围着我。如果实在走不下去,我会睁开眼,可是杜富国呢?他是在永久的黑夜里一点点摸索未来的人生路。

每次看到杜富国练习吃饭、穿衣的画面,替他开心的同时又特别揪心。如今他通过用鼻子蹭衣服,可以分辨正反面,然后用牙齿咬起衣服一端,伸胳膊,头钻进去,左右摇晃两下穿好上衣,甚至可以借助假肢吃饭。但吃饭、穿衣、洗漱……

这些最简单的动作,都犹如一座座高山,挡在他面前。将来他还有多少高山需要翻越,我们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我们一直都会陪着他。

当心里充满阳光的时候,黑暗对他来说只是一个称呼,无关其他也无损快乐。黑暗再黑、再冷,再恐惧,他,杜富国都不会孤单!

他笑,是为了不让别人哭

杜富国爱笑,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尤其在受伤初期,为了不让周围的人过于替自己担心,他经常笑。

笑,是世间最好的良药,可是对于他看不见的我们来说,他笑得越是开心,我们越痛!

自己本来承受了这么大的打击,却不能真正地释放情绪,反而用笑来压抑痛苦,这可能比身体上的疼痛更折磨人。

第一次见到杜富国,他的眼睛上还缠着医用纱布,脸上、脖子上的疤痕密密麻麻清晰可见,透过这一幕幕,仍能想象得到当时的惨烈。

采访间隙,许多人围着他拍合影时,他总是笑脸相迎,我曾试图阻止拍照的人群,但被他笑着说服了,他的笑脸总能暖化一切。

在扫雷大队,所有官兵都有一条不成文的约定:从来不告诉家里人在扫雷,即使知道了在扫雷大队,也是骗家人,自己负责后勤保障,不用上雷场。

杜富国坦言:“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危险性,再好的防护服,也防不了冲击波。”和平年代雷场就是战场。

和平年代不再有枪林弹雨,但仍有艰难考验、生死抉择,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许多人负重前行,留下了永恒的背影。

有时候,我也会想杜富国就像那头发出52赫兹的最孤独的鲸鱼,虽然有很多人陪着,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走进他的内心深处。

我们只看到了杜富国的笑脸,却体会不到他在黑暗里的恐惧,他的伤口在心上,心虽滴血却不能像孩子般哭出来,因为他只想让我们笑。

只有自己是自己的敌人

随着10月11日那声巨响,杜富国的扫雷路结束了,但生活还要继续。正如杜富国所说:“接下来,要开始新的长征路了,这条路上,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失去双眼,他只有漫漫黑夜;失去双手,他不再触摸世界;而那声轰鸣也导致他的耳膜穿孔,听力严重受损。在这种情况下,从练习独自穿衣吃饭,到铺床叠被,再到写字,他的生活将从零开始,而这究竟需要多大的勇气!

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军人的心!

为了练字,他在右边小臂上绑住一支笔,然后靠左边的小臂定点起笔,多少次想放弃,多少次偷偷哭泣,只有自己知道,如今他已经能写出自己的名字,写出“不忘初心”等不少字;为了能够尽早独自去外面走一走,他开始学着靠盲杖走路;为了不落下体能,他都会准时出现在锻炼室,在反重力跑台,一跑就停不下来,直到汗水打湿衣服,或许这一刻才是他离战友最近的时候。

而对于那次改变他命运的爆炸,他从来不后悔,“我受伤后,半个月就接受自己了,我不后悔,如果后悔就接受不了自己”。

一年过去了,时间并不会真的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而真正解决问题的是我们自己。如果杜富国不放弃,再大的困难也不过是一道坎,而这道坎迟早会被他磨成平地。

所有的种子,破土而出的时候,都不会去想,遇到的是风雨、是阳光还是其他,它们只知道拼命地汲取养分,然后向上、向上、再向上!

我总是要做点什么的

去年,在得知自己再也不能上扫雷场后,他在27岁生日时许下愿望:做一名播音员。为此他还专门练习普通话。时隔一年,他的普通话倒是很有进步,但不再提做播音员的梦想。“以前是随口说的”,他对自己还不够自信。

现在,虽然还没拿准以后究竟要干什么,但他心里一直有股劲,“我总是要做点什么的”。这股劲,或许正是军人身上的倔劲。

扫雷大队成立之初,杜富国各项成绩并不出众,理论成绩甚至多次不及格,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自己,一直用自己的速度追赶。正如他的领导所说,如果把杜富国的每次考核成绩用线连起来,那就是一名士兵的成长曲线。

在扫雷大队,他有一个特权——拥有两套防护服,而这个特权是用无数次“你退后,让我来”换来的。谁都知道多排一枚雷就会多一分危险,但他们都是争先恐后地往前冲,把危险留给自己。

从扫雷战士到排雷英雄,他虽然不能再以唱着军歌、手拉手走过雷场的方式出现在那里,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变。

军人,时刻以军人的方式服务人民。

南风轻送,骊歌响起,曾经的他背上光荣的“行囊”参军入伍,里面装满矢志报国的梦想;此刻,他将青春化作一颗星,照亮人生路上的风雨兼程!

杜富国,我们一直都在

前几天看到一篇杜富国的报道,突然想起来,已经好久没有听到英雄的消息了。不禁感叹,当媒体不再铺天盖地地报道杜富国,那时候才是他最需要我们的时候。

军人,在家国最需要的时候,用无尽的青春,留下血染的风采。而当军人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怎么可能缺席。

其实,我们一直都在!

医院,医院和他聊天,素不相识的战友会特意在重庆转站,甚至一些网友也会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敬意。医院里,无论医生、护士还是康复师、战友,都给他最好的呵护。

“这个事情就像一个疤,不提还好,什么时候提起来什么时候疼。”每次杜妈妈回忆杜富国刚醒来的情景,总会忍不住掉下泪来。

我们改变不了故事的开头,但我们可以让故事多一些温度。一年、两年无论多少年以后,我们都应该记得杜富国,记得有一名扫雷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失去了双眼和双手。

如今,中越边境扫雷结束后,战友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扫雷。“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再一次响起在满是“骷髅”标志的深山老林。

杜富国,以及像杜富国一样的扫雷官兵,我们一直都在。虽然我们不知道你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但我们知道你们每一个人是为了谁。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未来的路,对于杜富国来说并不好走,但我们愿意陪着他一步一步走下去。

监制

吴迪

主编

王军华

编辑

吴荣鑫朱桦

实习编辑

王雨辰汪加振

刊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