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造纸织染登山,培德书院的贪玩与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家公益援助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414/t5oft8k.html
(位于罗马湖畔的培德书院)芥末堆田园3月28日报道3月初,北京城春天的味道逐渐浓郁,顺义区罗马湖的冰基本都融化了,湖边树木的新芽呼之欲出,培德书院教室的壁画手绘也由《雪夜江山图》变身为《江山万里青》。培德书院,一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引领孩子探索自我本质与实践的国际双语学校。在这里,教师采用东西两种观念对比的教学方式,自编教材,将课程、自然、生活巧妙融合。陶艺、木工、土工、造纸、织染、户外、博物馆参观……这些都是孩子们日常的课程。据说,这是一所天还未亮,孩子就赶着想上学,天黑了,孩子还舍不得回家的学校。3月1日,芥末堆探访了培德书院,并与培德书院理事长聂爱军聊起了这所学校的“贪玩”与“离经叛道”。注重环境设计与艺术美感乘公交到罗各庄站下车,再骑行5分钟直穿村子,便可以到达培德书院。一路上,传统的北京老瓦房、放着广播的理发店、街边“散步”的土狗……这些都让人觉得十分接地气。来到书院门口,最先吸引芥末堆的是广阔而平静的罗马湖,一眼望过去,让人有种逃离都市喧嚣的豁然开朗。再向东一瞧,便是被草坪和绿树紧紧环绕的培德书院。无论是外观构造,还是内部设计,培德书院看起来都是一座极具空间美学设计感的现代建筑。书院内部整体色调以墨蓝色和纯白色为主,桌椅、柜子都是实木家居,各种形状的陶罐、字画、书籍随处可见。走廊、楼梯两侧挂满了幼儿园学生的绘画作品,有的大幅作品近两米高、一米宽,由几名学生合作完成。(左上起:节气广场、学生绘画作品、茶艺、节气桌)每个幼儿园教室外,都摆放着一张节气桌,根据不同的节气变化,孩子们通过使用土、沙子、麻线、枯树枝等材料,模拟制作相应的节气场景。走廊拐角处或是布置茶艺,或是被孩子们装饰成节气广场。聂爱军介绍,“培德书院在艺术教育方面,特别重视视觉艺术,因为视觉艺术是孩子能够看见的、无声的东西,是对孩子美学的养护。”走进一间教室,恰逢书院艺术中心黄宇杰老师正为了配合节气变化,将年前手绘的《雪夜江山图》改造为《江山万里青》。教室内没有固定的桌椅、黑板,取而代之的是榻榻米、植物,以及可以自由移动变换的教学场景。(上:老师正在改造的《江山万里青》,下:《雪夜江山图》)培德书院似乎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的结合体,想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中,同时不那么显得古板。“中国人的美育教育,在过去几十年,基本都不太重视。”聂爱军认为,环境(人文空间美学)是教育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谈教育理念、师资配备之前,搞好教育环境是首要条件。他直白地说,绝大多数学校的学生校服都很丑,校园环境更是整齐划一、方方正正,毫无错落别致、曲径通幽、鸟语花香可言。“如果孩子每天看到的是很丑的东西,怎么可能会知道美呢?”在聂爱军看来,环境的教育,教育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尤其是幼儿园和低年级学生。幼儿园不以学习为目的目前,培德书院幼儿园有多名幼儿园学生,按照年龄划分为不同的班级,每个班都有个可爱的名字,如鲸鱼家、松鼠家、月亮家、蝴蝶家……每个班级配备4名教师,包括艺术教师、外教、主教、助教。聂爱军介绍,幼儿园的课程主要是节气生活美学课程,课程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以人、事、物为空间轴,依照十二个主题制定学习方向,具体涵盖节气生活、节气艺术和节气生活英语三块内容。在不同的节气里,由老师带着孩子们过节、过日子,在日常生活中跟着大自然的时序、规律与节奏收获实际生活体验,并以类似四季庆典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幼儿园的本质不是学习,而是保育。”聂爱军说,空间环境、日常生活都是幼儿园的课堂。(左上起:制作圣诞树、音乐课、秋社庆典、立冬包饺子)对于很多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做法,聂爱军反问到,“孩子学的没兴趣了,你不就输了嘛?”他表示,很多家长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物品,当成了跟别人攀比的东西。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求知欲、好奇心、那股子新鲜劲和敢于探索的勇气。因此,家长不应急功近利,要看最终的效果。据了解,目前培德书院幼儿园共有近50名教师,学程部全职教师近20名。每个幼儿园班级分别有一名艺术教师、外教、主教、助教,其中艺术老师是学习美术、音乐等专业的老师;外教来自于不同的国家,招聘时会从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等方面进行筛选;主教和助教均是高校本科幼师专业毕业。“我们是把助教当成主教来培养,没有保育员。”聂爱军强调说,通常意义上的保育员主要负责打扫卫生等基础的工作,但这对学校的氛围不好。因为保育员的地位、工资、教育水平都低于其他教师,所以在班上教师、孩子会在无形中形成等级观念。所以在幼儿园的四个教师的地位是一样的,只是分工不同。对于如何进行教师评估,聂爱军表示,首先教师评估本身存在探讨的可能性;其次,书院会制定一些基本的规则;再次,主要是依赖于教学园长平日的观察,如教师是不是细心、耐心、开心。小学阶段别具一格的“5+1”模式相比于幼儿园,培德书院学程部(7-12岁的孩子)采用“5+1”的课程模式,课程更加学术化。即每周一、周二、周四、周五上午固定的课程是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五科。从下午2点半开始,全体学生都有一节选修课,孩子们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喜欢的科目,进行个性化、体系化、有深度的走班学习。所有学科中,因英语水平较为容易测量,所以全体学生实行英语分层走班教学。聂爱军介绍,有四年级学生上一年级课程的,也有三年级学生上五年级课程的。但从总体上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美国孩子较为同步,五、六年级的孩子可以用英文上欧洲历史,四年级孩子也可以读哈利波特原本。每周三是全年级的知行课堂,老师会带领学生去户外、博物馆上课。聂爱军介绍,每个月中有两个周三是“山水学”课程,按照“一年一座山,一年一条河”的理念,带领孩子走入自然。在旅途中引导孩子运用嗅、触、视、听、味等五官感受周遭的环境,同时关怀所有生命之间、生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互动。(山水学课程)每个月中有一个周三是博物馆日,老师会带学生们去北京各大博物馆学习,还有一个周三是社区探索与服务。聂爱军说,学生是带着任务出去学习的,因此在知行课程开始前,会给学生发放行动学习手册,需要孩子一路观察、记录。此外,学生每天还有传统手工作坊课程,包括陶艺、木工、染织、造纸、羊毛毡。教师还会根据学生年龄、课程目标、生活实际应用单独编写教材。聂爱军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科技碰撞的时代,如何做好课程研发是关键和难点。融入传统文化,教学生成为自己聂爱军介绍,目前中国95%以上的学校是传统的公立校,主要特点是以应试为核心,学生人数多,教师数量少;部分私立学校也是以应试为主;而在双语学校(国际学校)中,中文普遍得不到重视,学生和家长对中国文化缺乏认同;还有一些是极少数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去的读经班。培德书院虽然也是国际双语学校,但与其他学校不同,它在将中国文化和现代教学相互结合的过程中,深深扎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同时采用东西方两种观念对比的方式,让孩子自由选择。(左上起:学生陶艺作品、染织、造纸、科学课)正如培德书院的办学理念——“根深中国,盛开国际”,聂爱军坚信,在一个人年轻时,种下国家传统文化的根非常重要。因此,在家庭教育比较缺失传统文化的情况下,作为一种补充,学校给学生们提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而学习传统文化有四个过程,分别是认知、认同、亲近、合一(用学到的东西规范要求自己的行为)。他举例,当年自己在美国留学时,对中国的文化最多是认同,甚至有段时间连认同也消失了,便会有意识地不去碰中国文化。回国后,却慢慢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才是真正打动他内心的东西,并且很美,很有意思。看见发芽的柳树、呼啸的寒风、皑皑白雪也会很有诗性,想要作诗一首。在他看来,同为教育家,孔子和苏格拉底、柏拉图在本质上没什么不同,都是在教人成为自己,都是在做“人的教育”。早春三月,午后的阳光照得人很舒服。芥末堆准备离开时,看见幼儿园小朋友正在上体育课,便悄悄走过去。只见孩子们正撒欢儿似的在草坪上奔跑着,有两个孩子差不多同时跑到老师怀里,其中一个小朋友骄傲地说,“老师,我是第一名。”老师半蹲着,摸着小朋友的头说,“谁是第一名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都安全地到达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