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世界多数语言妈同个音,爸却 [复制链接]

1#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今早出门买菜遇到了对门邻居带着她家宝宝,小娃娃坐再婴儿手推车里,一双大大的眼睛好奇的看着身边的一切事物,滴流滴流转个不停可爱极了,一双肉嘟嘟的小手小脚也不甘寂寞的摇晃着,时不时的也总想看着妈妈在干嘛,嘴里含糊不清的嘀咕着类似mama的字词。

而邻居每每听到孩子的呼唤也是一脸的欢喜,宠溺的回应着孩子,幸福的向我解释说:孩子最近开始学话了,虽还不是那么的清楚,可听着就是心里特别安逸。

我也被她那愉悦的情绪感染,给予祝福否认同时也回想起自家奶娃子曾经开始学说话的时候,确实,当听到孩子口齿不清但非常努力的说出妈妈二字的时候,身为人母真的感动到痛哭流涕,十月怀胎的辛劳也被慰藉。

爱人也是很高兴的,还专门拿了摄影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瞬间,一边又期待的说:宝宝什么时候也能喊一声爸爸啊?

等后面,孩子渐渐地长大,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不仅简单的mamababa早已会说,还开始英语知识的学习。

可有一天孩子眨着眼睛问我:妈妈,为什么,英语里的mama还是mom可是baba就变成了了father呢?

听了孩子这个问题,我也多留了一些心上网查了一些资料,恍然大悟之间也意识到,关于为什么世界那么语言,妈同音,爸却不尽相同的原因,家长们其实都应该了解一番。

一:语言的相似性

居住在同一个地球村,要是追溯到人类发展的源头来说,不论是哪一种创世之说,说实话每个种族的人都是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而说起语言发面的发展,也不难看出有很多语言之间都存在着相似性。

全世界多数语言学家都把人类语言分为14个语系,分别是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非亚语系、南岛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南亚语系、阿尔泰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高加索语系、乌拉尔语系、科依桑语系、古亚细亚语系和爱基斯摩阿留桑语系。

而语言学家也曾经对人类这14个主要语系进行过调查,调查发现在这些语系中的语言基本都有发音和意义都相近甚至如出一辙的爸爸一词。而妈妈一词,多种语言的相似度则更高,有绝大多数的语言都以近似mammama的语音形式来表示母亲,比如在许多语言的口语中用mama表示妈妈,比如德语的Mama,法语的maman,西班牙语和荷兰语的mama,意大利语和拉丁语的mamma,希腊语的mámmé等。

上面这些语言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起源——原始印欧语,这些语言中基本概念诸如对妈妈的称谓,都来自原始印欧语中的称呼,只是在各民族中略有变化而已

关键要说的是,这些语言都以辅音[m]开头,就连汉语的母和妈妈也有着近似的发音。

这也就为世界多数语言妈同个音这个现象做出了简单的解释。

二:得天独厚的发音条件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p,m的发音无需借助舌头,p是闭口酝酿气流之后爆破而出的音,m是与p/b相对应的鼻音。

而婴儿在学会说话前,舌头尚不能如成人一样自如移动到相应的部分,但在张大口的情况下,舌位又恰巧处于低元音a的部位。辅音与元音一结合,就可以发出近乎pa和ma的发音。

妈妈的发音是mama,而a这个音,基本上是小孩最先学会的音。他们只需要把嘴大大的张,对着外面出气,a音就能自然而然的发出来。

再来说说这个m的发音,要想发出这个音是需要结合一些鼻音的,而在哺乳期期间,婴儿以母乳为食,这个时间段嘴里是经常含着东西的,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发出鼻音,再加上时不时砸吧嘴的动作,也就很轻松的便可以发出m的声音。

所以当他们得天独厚的掌握了m和a这两个音节的发音,想要发出妈的声音就比较轻松了,我想也可能就是因为如此,才会有这么多的语言中妈的发音相似了吧。

至于爸爸,其实是mama这个音变来的,清辅音变浊辅音,或者说吸气发音变成吐气发音。

而各国爸妈的发音中,mama的音比baba或者papa相似的情况更多。这是因为妈妈的音是元音,更容易发出;而爸爸是爆破音,发音更困难,如果有小孩先会说爸爸而不是妈妈,某方面上讲这个小孩挺聪明。

三:为什么爸却不尽相同?

在中国的汉语言文学中,其实一开始最早出现的不是爸而是父,现在看来,爸字与世界上其他语言有着相似的读音,但是追溯到最早的父字上,也就能琢磨出一旦语言之间的差异与融合发展趋势。

爸是父的孳生字,而且爸也是父的本音,二者后来因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而读音各异。在到后面,在使用习惯上,父由口语变为书面语,采用了新的读音即f词,而爸作为口语则大致上保留了古音。

不仅仅是汉语文学出现了语言融合,我们通过英语和其他语言发展也可以佐证父字音变轨迹,比如英语中爸爸的father发音,其实father最初形体来源于拉丁文的pater,其演变轨迹和中文一样,也是从重唇转变为轻唇。

说到底,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其实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也正是如此才体现出人类发展文化的多样性,也正是如此人类文明的发展才能生生不息。

四:写给父母的话

著名的语言学家罗曼·雅格布森(RomanJakobson,—),在年发表过一篇非常有名的论文《WhyMamaandPapa》探讨分析过这个问题。他认为,ma/pa是人类最容易发的音,咿呀学语的婴儿无意发出,最容易成为父母的指称。

因为得天独厚的发音技巧训练,爸爸妈妈才被孩子们赋予了不一样的象征意义,家长们感动欢喜之余也不要忘记对孩子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多制造教学环境和机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在兴趣的引导下开始对语言发音部位进行锻炼,家长们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一些耐心,不要想着心急吃成个大胖子,要遵循孩子正常的自然发展规律。

家长们在锻炼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尽可能的避免多语言出现,也就是说如果决定教孩子说普通话,那么就不要经常在孩子身边说方言,语言学习环境的嘈杂会导致孩子出现语言学习系统的紊乱。

再者最后要说的就是,多鼓励孩子,语言学习也并不是有嘴就能说的,孩子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差错,家长不要以此为笑料,要多给孩子鼓励和信心,鼓励其大胆的发言。

我是鲸鱼奶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专注育儿知识和分享育儿经验,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