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打着“科学考察”的名义,却做着与全世界为敌的勾当!随着自然资源的日益匮乏,许多国家开始重视环境保护,更是出台了多项保护动物的规定,其中就包含了“国际海洋法”,规定中明确表示:任何国家都应该停止捕鲸行动,但日本却是其中的例外,目前日本捕鲸业依然泛滥,并且政府还对该行业进行扶持。
那么为何日本要不顾国国际谴责,执意捕杀鲸鱼?真正的意图到底什么?接下来就为大家一一解析。
其实日本在奈良时期就有人食用鲸鱼肉,时至今日捕鲸也是一个不得不做的决定,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正在闹饥荒,由于农业不发达,土地资源贫瘠,为了填饱肚子,只能被迫通过海洋来获取食物,但是捕捉体型较小的鱼类的话,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也没有相应的工具进行大范围的捕捞,所以只能把目光选向了鲸鱼。
由于鲸鱼的体积过大,一般都超过33米,重量也达到了吨以上,一头鲸鱼就可以满足一个家族的食物要求,所以鲸鱼就成为了他们首选目标,在这时期,虽然没有相应的工具和技术,来提高捕杀鲸鱼的效率,但如果捕获到一只,就足够吃上一阵子,随着鲸鱼的出现,当地人暂时摆脱了饿肚子的窘境。
但伴随着二战结束,日本刚刚有所好转的农业,便又被破坏的一塌糊涂,只能在有限的农业用地上种植庄稼,不过当时并没有粮食储备,在庄稼成熟之前,人们又出现了无粮可食的状况,就算庄稼成熟也不够养活幸存的人群,日本人只能重新向海洋讨口饭吃,不过所幸的是随着装备的更替,已经足以支撑他们大量、高效的捕杀鲸鱼,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在全球进行捕鲸活动。
当然,随着日本人大肆捕食鲸鱼,国际社会纷纷表示反对,而当时负责重建行动的美国上将麦克阿瑟一句话便把各国成员怼得哑口无言,他表示:“如果日本人不去捕鲸、粮食问题便难以解决,真到那时由谁来买单?”说到这里后,其他国家便闭口不言,其主要原因则是,在二战时期,世界各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更没有能力去帮助其他国家。
在美国人帮忙“辩解”之后,日本人变得变本加厉,捕鲸活动越来越频繁,最让人气愤的是,日本挺过饥荒后,依然没有停止捕杀鲸鱼,并且规模越来越大,时至今日捕鲸竟然变成了一种文化,在年时,政府还向学校提供鲸鱼肉当做午餐,可以说鲸鱼帮助了无数日本人挺过饥荒,并且在奈良时期,鲸鱼肉的食用量占日本总主食量比例的47%。
如今大量的鲸鱼肉进入日本市场,当做食用肉出售,还有一部分被做成罐头在超市售卖,根据数据显示,日本总人口达1.24亿,其中经常吃鲸鱼肉的人比例达到5%,9%的人只是偶尔吃,5%看起来不高,但仔细算下来竟然达到万人,
如今大量的鲸鱼肉进入日本市场,当做食用肉销售,还有一部分被做成罐头在超市售卖,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是鲸鱼可不仅是一种食物,鲸鱼全身上下全是宝,比如鲸鱼的表皮,经过加工后可以做成皮制品,鲸鱼的油脂可以制成昂贵的保健品、肥皂、润滑剂等,就连鲸鱼的排泄物都可以用作水产养殖。
其中还有一种名为抹香鲸的鲸鱼,可以制成价格不菲的龙涎香,龙涎香的原料就需要鲸鱼的肠胃分泌物,而龙涎香是一种极为珍贵的香料,并且可以作为医用,而龙涎香每克的价格大概在到元之间不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鲸鱼无论是用于研究,还是经济价值都十分珍贵。
而从以上的数据来看,日本执意坚持捕鲸活动很明显不是为了吃肉,鲸鱼肉销售的市场几乎为0的情况下,人们更愿意相信是为了经济效益,但日本的最终目的真的只有这些吗?
上面我们也说过,在上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大量的捕杀鲸鱼,多种鲸鱼已经处于濒危状态,以鲸鱼为原料的各行各业已经出现危机,挪威身为捕鲸大国,却跳出来呼吁制定“国际捕鲸管制协会”,希望协调捕鲸活动,但事实上却是为了各国更好的瓜分资源。
我们要知道成立该组织的目的,只是为了资源的分配,而并非保护,各国为了自身利益考虑,非但没有改善,反而在各大海域出现了个别珍稀鲸鱼种类出现濒危的状态,在成立协会的这几年里,实际捕鲸量已经超过了配置额,实际原因则是,各国在战后对鲸油的需求量增加,才导致这样的局面。
在鲸鱼数量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他们便提高分配管理额度,因此导致捕鲸管理协会的公信力下降,为了重立形象,一直到年,在全球保护环境运动的大趋势下,便着手增设禁止捕鲸法案,大肆捕鲸的活动才有所收敛,但收敛并不代表不再行动,日本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日本在年加入了国际捕鲸协会,随后在年正式向外宣布停止商业捕鲸活动,事实上却是日本在玩文字游戏,我们要注意“商业”二字,既然不让捕鲸用于商业活动,那就以“科研”的名义打掩护,继续进行捕鲸活动,仍然把鲸鱼当做经济来源进行捕获。
那么为何日本对鲸鱼“情有独钟”呢?事实上,如今以鲸鱼当做原料的商品都有其他资源可以替代,捕鲸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经济效益,但是日本由于捕鲸文化已久,并且捕鲸可以节约购买其他原材料的成本,省下一笔不小的开销,这也造成了各国的捕鲸船队大量衰减,不过日本却和之前毫无差别。
另一方面,随着非捕鲸国家的加入,该协会已经从“支持捕鲸”演变成了“反捕鲸”,日本迫于国际舆论压力,只能选择钻空子,放弃了“商业捕鲸”,日本以此为由,提出还没有研发出人工养殖鲸鱼的技术,需要捕捞鲸鱼作为科研样本来参考,便着手进行“科研捕鲸”。
如今的日本经济并没有太大起色,并要面临人口老龄化、就业率等问题,如果日本执行“禁止捕鲸”的话,会造成捕鲸从业者的失业,对于这些失业人员的安排显然是更为麻烦的一件事,并且有可能引发更大的事态,所以日本选择了损害自然环境,而利于自己发展的这种作法。
而科研也一直是日本这么多年以来,大肆捕鲸的理由,日本政府对捕鲸的支持力度也是相当大,每年提供的补贴额度高达近30亿日元,除了政府的补贴以外,日本渔业局也会补贴数十亿日元,并以振兴日本渔业为口号,呼吁更多的人们加入到捕鲸的行业来。
事实上,除了科研带来经济效益以外,日本真正的是通过科研捕鲸来当做“挡箭牌”,从而行驶进入南极洲,我们都知道南极资源是人类共有财产,不属于任何国家,日本便有借口在南极洲勘察,从中了解南极资源有多丰富。
既可以捕杀鲸鱼带来经济效益,又可以提前了解下南极地区的资源分布,如果真到瓜分南极资源那天时,自己也心里有底,往过分了说,偷偷摸摸的开采也不是不可能,据外媒透露,日本去南极捕杀鲸鱼每次耗时约为4个月左右,而且行驶途中包含许多科研人员,这样的操作让人不免产生怀疑。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时至今日日本捕鲸的总量已经高达了上百万头之多,最多的时候一年捕杀了2万余头,鲸鱼是地球生态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真到鲸鱼灭绝的时候不知道会不会对其他海洋生物造成影响。
但是除了日本,其他国家基本上已经完全放弃捕鲸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保护海洋资源这个行列来,其中也包括我国,在今年成立了鲸鱼“护航小组”,定制了极为详细的轮流护航行动计划,对鲸鱼出没的海域进行警戒,劝无关船只离开,维持海上航行船只的秩序。
其中还包含的净海行动,清理鲸鱼活动海域的渔网,推动建立保护鲸鱼联盟,对鲸鱼搁浅、受伤等问题,而进行救助方案以及救助演习,定时定点地为鲸鱼动态通报相关部门,避免海上船舶对鲸鱼造成干扰或伤害,目前实施方案已经开始实施,积极为保护大海环境作出一份贡献。
反观日本捕杀鲸鱼的这一行为,对环境来说是一种破坏,如今这么多国家已经反对捕杀鲸鱼,日本还为了捕鲸跑到南极,更多的目的则是为了勘探南极资源,这对日本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否则行驶时间根本不会长达4个月,可怜的鲸鱼,仅仅只是日本勘探资源而寻找的借口。
这一行为更让许多国家对日本进行批判,捕获鲸鱼必定会面临许多人的谴责,但日本并不把他人“善意地提醒”当做一回事,依然我行我素,殊不知已经对海洋环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仅仅在年的一个季度,就捕杀了多头鲸鱼,在这里不禁让人想问,什么样的科学研究,在一个季度就需要数百头鲸鱼呢?
无论是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能成为日本滥杀鲸鱼的借口,日本的行为已经引起国际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