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九点后闲画分不清大恐龙大鳄鱼大鲨鱼大鲸鱼 [复制链接]

1#

嗯,日理万机的老母亲终于来更新了。

最近我发现,

我容易把一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物,

很轻松自然地混淆在一起。

经常手指着一个东西,

脱口而出另一个东西的名称。

用一些不太恰当的成语来形容就是:

“口是心非”,

“指鹿为马”,

“驴唇不对马嘴”。

(为什么有这么多马,

感觉又要错乱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大恐龙大鳄鱼大鲨鱼大鲸鱼”

傻傻分不清楚的错乱人生。

~欢迎收看~

·第三集·

“大恐龙大鳄鱼大鲨鱼大鲸鱼

傻傻分不清楚的错乱人生。”

发现自己会把不相关的东西名称混淆,

是从一个宜家买的大恐龙手偶开始。

(打出这个名字时,

我还在脑袋里确认了一下它是个恐龙。)

那阵子经常在家和Emma玩一个

“你再不干嘛干嘛,

大恐龙就要来追你了”的桥段。

结果有一天我突然脱口而出

“你再不去刷牙,大鳄鱼就要来追你了!”

然后emma一边很嗨地跑去刷牙,

一边冲我喊“妈妈,是大恐龙啦!”

当时我也没在意,

想说就是口误吧。

结果在那之后,

我就开始反复

把这只大恐龙手偶叫成大鳄鱼。

有时候搞得emma很恼火,

以为我是故意的。

这还不算完,

之后emma又迷上了海底小纵队。

大鲨鱼大鲸鱼们开始频繁出现在我的耳边。

我就一发不可收拾地,

把大恐龙叫成大鳄鱼,

把大鳄鱼叫成大鲨鱼,

把大鲨鱼叫成大鲸鱼,

把大鲸鱼又叫成大鲨鱼......

看到这里估计你跟我一样匪夷所思,

四样东西完全不像啊!

这都能搞混是不是智障。

我也认真思考过搞混的原因,

发现我大脑里把它们搞混的逻辑

大概是这样的:

...大恐龙vs大鳄鱼...

...大鳄鱼vs大鲨鱼...

...大鲨鱼vs大鲸鱼...

我的潜意识似乎自己找到了

一些它们的共性特征,

但变成语言输出的时候,

又无法快速准确地辨别出它们了!

??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偶然出现的个例,

后来发现我把大河马和大犀牛也混起来了!

大概因为都是灰扑扑干巴巴的皮肤?

??

看来我的动物学的确很烂了。

但把水果们搞混又是怎么回事?

有一阵家里同时有:

牛油果、火龙果、奇异果、百香果,

然后早餐时我有上演了口不对心的戏码。

的确它们四个谁跟谁也长的不像,

但大概只因为都有“果”,

而且都是热带食物,

又同时出现,

我的大脑又塞车了。

??

同样的混淆还出现在出门前,

比如要给emma涂防晒霜,

我会说成木瓜膏,

要涂木瓜膏,我会说成无比滴,

要涂无比滴,我可能还会说成驱蚊液。

再比如周末去公园玩,

我会把滑板车说成平衡车,

平衡车说成自行车......

另外,因为emma酷爱各种车辆,

而我其实对车辆没什么兴趣,

于是我又毫不费力地

把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土方车混在了一起,

搞得emma很抓狂。

基于以上混淆大法,

请想象一下,

emma在跟我谈论

汪汪队海底小纵队超级飞侠里

的若干人物时,

我的迷茫......

其实大部分人物我可以分清,

但酷雷和酷飞,

多多淘淘和乐迪,

谢灵通和皮医生,

还有孔雀鱼艇灯笼鱼艇小丑鱼艇,

简直toomuch!toomuch!

??

看到这里,

是不是觉得我的脑容量小得令人发指了?

我也对自己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

混淆加口误很困惑和困扰。

是大脑功能退化了?记忆力变差了?

日常信息量太大了?

没时间好好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心不在焉?

??

不能否认记忆力变差的事实,

但我能清楚记得每个绘本作者的名字,

包括英文名,

也不会把他们的名字和作品搞混,

这么看起来又似乎并不全是记忆力的问题。

我觉得更多的出于我在潜意识里,

并没有想要真正认识这些事物。

反倒根据自己的联想

给这些事物做了奇怪的归类,

说话时着急或者心不在焉时,

就造成了混淆。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

我还专门查了两本心理学书籍: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

和《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生活中的心理学》主要从“记忆和学习方式如何运作和相互影响”来解释这种混淆:

“婴儿(对环境)适应得那么快那么好,是因为他们愿意学习,因为他们对具有某些关联的事情反应特别强烈,其中包括相倚(什么和什么一起发生)、差异(与常规的不同之处)以及交互作用(和别人的相互作用)。认识相倚使人们学会了如何使事情发生:打开水龙头,水通常就流出来了……靠差异来学习的能力是持久的和基本的。年长一些的人如果已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因而留意差异并根据差异做出调整,那么,他们能较快地学会新的东西,但他们却很难学会完全陌生的东西。”(成年人习惯依据经验学习,思维惯性导致不愿去建立新的知识架构,所以记我没看过的动画片里的大量人物,尤其是名字或者造型相似的人物会混淆。)

“头脑里有一些线索、提示物或部分零碎的记忆,我们就能进行选择、解释及把一件东西和另一件东西相结合,以便利用我们学到的和记得的东西……对你所学的材料使用得越多,记得就越牢。被动吸收的材料很容易就忘了。”(不经过思考的学习,比如只是看看和听听,不走心,就无法牢记。)

“关于认知功能衰退的研究表明,当产生压力和疲劳时,认知功能衰退就会加剧,产生混淆和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停下来想一想’可以减缓这种情况。”(大脑太累了而已。)

《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主要阐述了口误产生的原因。

“当另外一个熟悉的单词半隐于意识之后,同时也没有做出决定是否将它讲出来,这样与相似的东西一起,就会引起言语的失误或异常,如词语替代往往是由此原因引起的。”(信息量大时,大脑没有认真处理和区分相似的事物。)

“我们应记住冯特(Wundt)的观点,他在讨论言语的形成和发展时对口误现象的发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首先,这种影响力作为积极的因素决定着‘声音联想’(sound—association)和‘单词联想’(word—association)的形成——这种联想由讲话的声音唤起。’”(发音相似容易引起混淆)

“我认为冯特的看法是很正确的,而且很有启发性。或许应比冯特更强调这一点:对于口误的形成而言,积极的因素(促使联想流[streamofassociations]的产生)和消极的因素(放松这种注意力或抑制力)共同发生作用,或者说这两种因素成为同一过程的不同的表现方式。随着这种注意力或抑制力的放松,更明确地说,由于这种放松的作用,这种自由的联想之流便付诸行动。”

总结下来,

口误就是“脑洞大”加上“心大”的产物......

很多时候是嘴里在说一件事情,

脑子里在想另外一件事情。

我努力想让自己少发生口误,

开口前稍微想一下,

但还是无法避免。

也因此,

我获得了Emma授予我的---

“糊涂的妈妈”称号,

继续过着我的“错乱”人生。

??

另外说起糊涂,

我想起和另外一件事情比起来,

口误根本算不了什么,

那就是路痴......

下一次,

就来聊聊路痴吧!

作者:趙奕奕Joyce

曾经是严肃认真的审计师,

现在是天马行空的插画师,

还是个7*24的老母亲。

对一切充满好奇心,

希望每天能有48小时。

喜欢我的文章的话,

评论留言和转发分享,

都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感谢阅读。

可以长按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