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些渔船大老远跑去南极,却只捞小虾米澎 [复制链接]

1#

?作为地球上唯一的一片净土——南极洲,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都是那些圆滚滚的企鹅、慵懒的海豹,和透着湛蓝微光的冰川吧。不知你有没有为这片遥不可及的梦幻之海骚动不已过呢?事实上,你可能早就尝过南极的味道啦!

01捕鱼也要打卡?南极渔业的生存之道

从南纬45-60起,至地球的极点之南,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划设的48、58、88渔区组成的南极渔区。在这片海域里,每年约有30万吨水产品被捕捞上岸,供应至全球不同国家。根据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管理委员会(CCAMLR)的最新数据,截止年,在南极主要渔获物种榜单中,南极磷虾以28.97万吨的年捕捞量常年稳居第一,而小鳞犬牙南极鱼、鳞头犬牙南极鱼(犬牙鱼)则分别以1.万吨和0.23万吨的年捕捞量荣登前三甲[1]。

南极鳞虾,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年度来看,每年的12月至次年6月是南极渔业捕捞活动最为频繁的月份,各月捕捞量在2.5-4.46万吨不等,并且在4、5月达到峰值。而9-11月则跌到全年最低值,每月仅仅贡献了吨至吨上下的捕捞量。

海洋渔业捕捞对增加食物蛋白、优化饮食结构和保障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且由于极地的气候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诸多南极特有水产品的供货渠道有且仅有一条等因素,使得南极渔业需要与资源保护并道而行。因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简称CCAMLR)便成为了南极治理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主体,他们对缔约国制定了五日报告制度(Five-dayCatchandEffortReportingSystem)进行南极物种捕捞管理。

如同打工人上下班需要定时打卡,该制度也规定了缔约方从每月1日起,每五天对物种的目标渔获量、误捕物种数、捕捞时长进行上报,周期为每月6次。管辖该区域的执行秘书在收到当月报告后即对各区数据进行汇总,将最新的总捕捞量及预计达到总限额的日期通知给各成员国。如有未及时上报或补交上报的渔船,在执行秘书警告后的2-3个五日报告期结束前仍未上报者,则将取消作业资格[2]。

严格的五日报告制度通过提高违约成本,敦促了缔约国遵守规则,也能对南极种群数量进行高效且可持续的计量和管理。

02原来它们就是各国pick的南极红人!

目前南纬60以南的所有有鳍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及鸟类等生物资源全部属于CCAMLR的管辖范围,但只有南极磷虾(Euphausiasuperba)、小鳞犬牙南极鱼(Dissostichuseleginoides)、鳞头犬牙南极鱼(Dissostichusmawsoni)、裘氏鳄头冰鱼(Champsocephalusgunnari)这四个种类是主要的渔业捕捞物种,其他大多数鱼类的捕获量仅占极小份额,且大多数是兼捕鱼类[3]。

小鳞犬牙南极鱼,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统计,南极磷虾的分布面积约有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5个澳大利亚的面积[3],总重量加起来更是比全球70亿人还重;当其聚集起来时,海洋甚至都透着红色。

近年来,南极磷虾作为水产、医药、化工等领域的重要原料(由于南极磷虾甲壳内的氟化物(有*物质)水平很高,且不稳定,磷虾死去后会很快渗透到虾肉中,所以处理南极鳞虾需要极为严格的时效和加工程序,目前南极鳞虾的主流利用方式为磷虾油加工,很少用于直接食用[4]),其应用价值不断提高,开发技术也逐渐成熟,捕捞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如下图所示,日本、乌克兰、波兰等早期的传统捕捞国家占据南极磷虾资源开发的前列。但近几年随着中国、挪威等新兴国家的加入以及新型捕捞技术的运用,传统捕捞国家逐渐淡出开发行列,新兴国家取而代之成为了南极磷虾的捕捞大户。

当然,同样是南极渔业顶流、被称为白色*金的犬牙鱼[5],因其丰富的营养、白嫩的肉质及入口即溶的细腻口感,也跟南极鳞虾一样备受各国人们的喜爱。根据下图-年的数据,绝大多数的犬牙鱼都从以下五国(东亚四国及美国)卸货,到了各国吃货的肚子里;而每年平均有多吨的犬牙鱼,也跟着南极鳞虾一道,从南大洋中送到了我国的土地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南极磷虾虽然经济价值巨大,却也是南大洋中大多数生物如鲸鱼、企鹅、海豹等的主要食物来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位。因此,CCAMLR制定了专属于南极磷虾的小型管理单元制度,将48区南大洋大西洋区(南极磷虾捕捞重点区)细分为15个小规模磷虾管理单元(SSMUs),进行高效的“小班管理”。

南极磷虾的生态重要性,图源:Greenpeace

03南极的捕鱼大户竟然是ta?

说了这么多,南极渔业管理这么严格,那南极的捕捞作业哪家强呢?

从捕捞努力量来看,从年代至今,先后有苏联、日本、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挪威、韩国、智利、中国等20多个国家相继加入南极渔业的捕捞队伍。不过截至年,全球取得南极磷虾捕捞许可的渔船仅有12艘,其中中国4艘、韩国3艘、挪威3艘、智利1艘、乌克兰1艘。

而从捕捞渔获量来看,挪威多年位于榜首,超全球南极捕捞量的二分之一。其中,挪威阿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拥有雄厚的实力,在年就建造了挪威的第一艘轮船。上世纪60年代,该公司正式加入南极磷虾捕捞队伍,并在随后的几十年内,凭借精湛的捕捞及加工技术占据南极磷虾市场的半壁江山[6]。而后来居上南极捕捞量第二名的我国,年南极作业的年捕捞量也仅为挪威的22%,大约4.1万吨。

注:由于我国年才加入《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管理委员会公约》,为了公平起见,我们选取了捕捞量渐稳定后的年至年的数据,统计各国在五年间的总渔获量。

近年来,挪威等国已开始形成规模性的南极磷虾产业链。且在捕捞技术上,挪威比较先进的公司已经采用横杆水下连续泵吸捕捞技术,在减少起放网作业流程、降低船员劳动强度的同时,还实现了连续捕捞,生产产量和生产效率极高。而我国的南极磷虾捕捞产量虽已跻身为第二梯队,但捕捞水平仍然较低[7]。好在年5月,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世界最先进南极捕捞船深蓝号终于下水,启航前往南极进行捕捞活动,可谓实现了技术的飞跃式突破。

深蓝号南极捕捞船,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来,随着南极捕捞能力的加强和对南极渔业的进一步开发,南极的治理和资源可持续发展仍会面临各种挑战,期待人们能够更合理地管理养护渔业资源,持续开发南极这片净土。

参考资料:

[1]CCAMLRStatisticalBulletin

[2]CCAMLRCONSERVATIONMEASURE51/XIIFive-dayCatchandEffortReportingSystem,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