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 https://cm.39.net/bjzkhbzy/240616/g2plqua.html零下5度,天气晴。初见南极。一眼望去,碧海、蓝天、白云,茫茫无际的冰区。穿过西风带之后一路往西,从东十区走到了东五区,两天一调时区让生物钟有些被打乱。黑夜越来越短,白天时间越来越长,基本晚上10点多日落,凌晨2点日出。“雪龙”号进入南极外围浮冰区,从船上拍到的海上日落场景。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南极科考特派记者何锴图慢慢到来的极昼对于习惯昼夜交替的普通人是个需要适应的过程,但对于行船和科考无疑是一个福利,可以更清晰地掌握一切。像我这样第一次到南极的科考队员,对于沿途的一切风景都充满热情。姿态各异的冰山,大大小小的浮冰区,企鹅、海豹、鲸鱼……往往是一个人发现了某个景物,通知大家。大家就都冲到甲板上,长枪短炮一阵猛拍。“雪龙”号破冰前进,航道一侧是茫茫的浮冰,一只企鹅看着“雪龙”号经过。成堆的企鹅站在一起,一个一个跳到海里;海豹母子在冰盖上打滚;鲸鱼在“雪龙”号两侧并行,浮出海面喷水。第一次看到大自然中的鲸鱼喷水,有点小激动,可惜拍的是视频,网速原因,无法传输回去。出发前,没去过南极的同事小杜和我说到了南极:随便拍拍都是大片级别的照片。到了南极我发现确实是这样,普通的手机、相机拍出来的都是绝美的风景,南极的自然风光不需要专业设备加持,随手一拍都是作品。作为随船的记者,我往往也很难抢到最好的机位,但是不得不折服于几位科考队员的摄影作品。拍完照片大家相互交流的时候,都在赞叹自然景观的壮美,热爱摄影的小丁说:“其实我们拍出来的照片,根本无法和我们真实看到的南极的美相提并论。”大家都深以为然。“雪龙”号正破冰前进从南纬60度开始,“雪龙”号就开始碰到大大小小的浮冰区,对于小片的浮冰区,“雪龙”号行驶起来毫无阻力。我问大副阮飞:“这样的普通冰区,普通船能行驶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雪龙”号这样的破冰船用的是特种钢,只有这种特殊的材料才能在极区这样极寒的条件下进行破冰作业。换成普通的船舶,在这样的浮冰区寸步难行。经过30天的海上航行,我所在的“雪龙”号已经靠近南极大陆,进入了中山站所在的普利兹湾。中国36次南极科考的第一站、中国南极中山站将近在眼前。30天的行程,有很多我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远洋,第一次出差这么久,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到南半球……第一次到南极,没有想象的那么兴奋,可能30天的航程已经把我的兴奋和激动平分了。从“雪龙”号拍到的浮冰区但是11月19日真实经历了“雪龙”号和“雪龙2”“双龙”破冰作业之后,我的兴奋和激动之情再次被调动起来了。“雪龙”行驶在一片密集浮冰区之后,开始进行破冰作业,顶着仿佛陆地一样的冰面前行。只听到“咔咔咔”的声音,“雪龙”船头的冰面裂开一条又一条的缝隙,有的裂缝延伸出去几十米。我站在船头,顶着南极的风,随着船头破冰上下起伏。那种体验真的难以言表,充满了身为科考队员的自豪。这样独特的自然条件,一代一代的极地人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了南极呢?从中午开始,冰区的冰越来越厚,“雪龙”的前进阻力越来越明显。此时,“雪龙2”号从“雪龙”号的后方改道到“雪龙”号前方,利用自己破冰的优势,为“雪龙”开出一条冰道。“双龙”在南极第一次并行,这也是36次中国南极科考见证“双龙”南极汇合的第一次。作为见证者之一,我很荣幸。11月19日,日落时分“雪龙2”在破冰开路。南极破冰首秀,“雪龙2”号不负众望。离中山站还有最后几十公里,“双龙”正在继续破冰前行,等到了固定冰区之后,考察队就要进行中山大卸货作业准备了。本次“雪龙”号承担的各类物资有吨。探明固定冰区的道路以便车辆行驶,直升机组运送人员和物资,“雪龙”号吊车也准备就绪。海陆空将联合作业。作业前为了更好地了解卸货的步骤,我和“雪龙”号的安全督导员吴林聊了起来。作为年中国第一次南极科考的队员之一,吴林仍然坚守在中国南极科考的第一线,我们在船上都叫他“老水头”(“水头”是水手长的称呼)。“为什么要在固定冰上探路?”“因为在靠近中山站的海域有固定冰,我们的科考船要在离中山站十几公里的冰上停下来,以‘雪龙’号为大本营,进行海陆空卸货;探冰就是要在这几十公里的冰面上探出一条安全的路,把物资安全运上中山站。”“也就是说行驶的时候我们希望冰越薄越好,探路的时候我们希望冰越厚越好?”“你形容的很生动。”吴林“老水头”笑了笑。11月20日于“雪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