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6285092.html“看,天上那个东西好像一只大白萝卜啊!”“我觉得还是像长翅膀的鲸鱼多一点吧。”不知道什么时候,“大白鲸”突然霸占了南大同学的朋友圈,平日在校园里一抬头也总会看到它可爱的身影。其实这只“大白鲸”真正名字叫“大载荷系留型浮空器”,俗称飞艇,是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丁爱军教授牵头的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专项”——“我国东部沿海大气复合污染天空地一体化检测技术”用来做科学实验用的。听起来是不是非常“高大上”?那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只“大白鲸”——系留飞艇吧!近年来,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相关问题也更趋复杂,了解目前空气污染的具体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系留飞艇的出现,让大气污染研究摆脱了地面测量系统的限制,可以进入到高空,对空气上方的各项数据进行测量;而同样是在空中采集数据,相比飞机的快速穿过,飞艇则可以停留在地面至高空米的任意一个地方,通过一个点的上下移动来给大气做“切片”,做出非常细节化的测量。如果你有在近处看到飞艇,就会发现它的下方其实有一个吊篮,这只吊篮里搭载着的是多公斤重的先进的大气污染探测仪器AMS,用来测量大气中包括PM2.5在内的空气污染物的化学组分以及影响PM2.5生成的气体成分,这些具体的数据将会为空气污染的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资料。我们还了解到,飞艇的放飞和收回每次都需要10多名保障人员进行操作,一收一放至少要花费一个小时的时间。飞艇每天的运行和维护也需要大气科学学院研究团队10多名师生共同负责。至于飞艇的放飞时间和地点,则需要结合模型预报和特定的科学问题来决定,放飞高度也需要通过现场激光雷达给出的大气污染垂直结构来进行调整,遇到气象条件不好时还需要及时收回基地,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回顾一下“大白鲸”在南大校园的身影吧:00:23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系留型大型浮空器”(大白鲸)看了视频,是不是觉得“大白鲸”愈发可爱了?但如之前所说,丁爱军教授牵头的这个“大气专项”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涉及我国整个东部地区。因此为了解中国东部相关数据的三维结构,年12月已有两个飞行器分别从北京经武汉飞到南京,从太原飞到济南。这也就意味着,随着科研进展,系留飞艇最终会离开南京,而飞艇离开的时间,恰恰和同学们寒假离校时间相近,就在年1月中旬。想到开学回到校园时,这只可爱的“大白鲸”已经离开了,为了纪念这些天来“大白鲸”为大家留下的美好的记忆,哪怕是一瞬间抬眼相望的默契,我们制作了精美的海报可以用作桌面和手机壁纸,大家一起用起来,把“大白鲸”永远留在身边吧!桌面壁纸手机壁纸(尺寸A)手机壁纸(尺寸B)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面对我国东部地区异常复杂的大气污染问题,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丁爱军教授牵头的这个项目利用率先进的检测技术,可以对相关污染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做出全方位的检测,并由此剖析成因,最终会提升空气污染的预警能力并最终实现相关问题的有效控制。国家对这个项目也给予了大力支持。项目牵头者丁爱军教授所在的大气科学学院,是我国现代气象教育的发祥地和卓越人才的培养摇篮。年,我国最早的气象学专业,第一个气象系在这里诞生,到如今更是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国家级理科人才的培养基地。除了实力标签,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还拥有非常雄厚的师资力量。老师大都是中科院院士、知名教授或者优秀中青年学者,学院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也在逐渐提升。在台风和强对流等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变化规律、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空气污染物的分布、输送机制及其天气气候效应等研究领域均取得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创新性成果。近五年学院教师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论文余篇,高水平SCI论文余篇。教师发表高水平SCI论文数逐年增加,已逐渐达到人均每年发表1篇高水平SCI论文,接近国际研究型大学水平。人才培养方面,大气科学学院设有“大气科学”和“应用气象学”2个本科专业,每年招收名左右本科生,本科毕业生一次分配到位率在95%以上。学院坚持“基础型、应用型”两类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培养出了多名优秀的气象科技人才和业务骨干,其中12位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外籍),为我国气象事业、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你真正走进“大白鲸”时,你会发现藏在它身上前沿的科技;当你真正走进大气科学学院时,你也一定会充分感受到“气象万千”迷人的魅力。来源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大学新闻网部分文字、整理、美编
郭庆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