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班斯,18世纪北美捕鲸人,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的经历。
17世纪的捕鲸活动
年,班斯出生于科德角。年3月18日,班斯在日记中表示,他已经接受了足够的教育,可以告别学校了。这个年轻人的目标是成为一名“捕鲸人”,这在当时非常流行。
班斯的祖辈们也有可能参与过捕鲸,不过早期的殖民者不需要前往深海——17世纪的北美东海岸,到处都是游弋的鲸鱼,人们只需要划着小艇就能轻松靠近。不过,随着捕鲸量的增加,沿海地区的鲸越来越少,人们不得不前往深海区域了。
班斯为此先参加了一些基本训练,诸如“如何驾驶小艇”之类的,这些都很简单,所以班斯很快就过关了。年5月9日,班斯上了塞缪尔·帕多克船长的捕鲸船,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捕鲸远航。
他们来到北卡罗来纳殖民地附近水域的时候,班斯看到了让他震惊的场景:“我们周围的鲸鱼多得像飞舞的蜜蜂一样,然而它们也像蜜蜂一样纷乱。”班斯看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抹香鲸,当时最受欢迎的鲸类。
抹香鲸
抹香鲸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齿鲸,雄性的体长能超过60英尺(约18米),体重可达到50吨。而且,抹香鲸的潜水深度比其它鲸类都要深,一般会达到数千英尺。对捕鲸人来说比较糟糕的情况还有:抹香鲸在水中停留的时间最长能达到1小时,而且它们的皮肤非常厚,很难刺穿。再加上那庞大而危险的尾巴,捕猎抹香鲸困难重重。
但是,抹香鲸有异常珍贵的鲸脑油。
抹香鲸巨大的脑袋里有一个“脑油器”,这个又大又深的空腔里装满了液体,周围包裹着筋膜和一层厚厚的肌肉。这里最多可以储存3吨重的“鲸脑油”——一种半透明、玫瑰色或者略微发黄的液体,一旦暴露在寒冷空气中,就会结成乳白色的蜡状大块。
鲸脑油可以作为优质的照明材料,而且当时的人普遍认为它可以治疗很多疾病,也能用来制作外涂的霜膏或者乳液,后来人们学会了用它制造蜡烛,鲸脑油变得更珍贵了。除此之外,抹香鲸的鲸脂虽然没有露脊鲸厚,但是提炼出来的鲸油,燃烧起来更干净,所以价格也很高。再加上抹香鲸体内可能存在“龙涎香”,捕鲸人才对它这么感兴趣。
但是,捕猎抹香鲸危险重重。
捕鲸者
露脊鲸和座头鲸的喷气孔都在头顶,经常会向空中喷出高高的水柱,很容易被发现。但是抹香鲸的喷气孔在头顶左侧,所以喷出的水柱更接近海面,瞭望员不容易发现。
另外,抹香鲸速度更快,更加灵活。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就说过:“抹香鲸是一种灵活、凶猛的动物,要求捕鲸人拥有过硬的技巧和巨大的勇气。”和捕猎其他鲸类一样,捕鲸人必须划着小艇快速接近,然后投掷捕鲸叉,受伤的抹香鲸则会竭尽全力反抗。
抹香鲸巨大的头部会把小艇撞得粉碎,巨大的尾巴能轻松把捕鲸人拍死。另外,抹香鲸受到攻击之后,很可能翻转身子背部朝下,高高抬起长满牙齿的下巴,准确地砸向捕鲸人的小艇。有经验的捕鲸者,看到抹香鲸抬起下来时,会纷纷从小艇跳进海里逃命。
关于捕猎抹香鲸可能遇到的危险,赫尔曼·梅尔维尔所著的《白鲸记》,有着非常详细的描述,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不管怎样,18世纪的北美捕鲸人,已经把主要目标对准了抹香鲸。
鲸脑油和它制成的蜡烛
本杰明·班斯的第一趟捕鲸之旅,并不顺利。除了还有其他竞争者之外,捕猎抹香鲸运气也很重要。一般情况下,当捕鲸叉扎到鲸鱼身上之后,受伤的抹香鲸除了反抗,还会通过捕鲸叉上的绳子,拖着小艇走很远的距离,找不到机会彻底杀死它,就只能任其逃走了。
班斯在日记中记录,虽然周围的抹香鲸像“飞舞的蜜蜂”一样多,他们从5月24日到达捕鲸点,直至6月2日启程返回,至少用捕鲸叉插到了9头抹香鲸,但只杀死了其中的4头。
这对于一艘捕鲸船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于是他们返回港口补充了物资之后,6月14日又出发了。就像上文提到的,抹香鲸并不是这么好对付,所以运气不好的时候,捕鲸人可能花费半天时间去追踪一头抹香鲸,却始终找不到投掷捕鲸叉的机会。那些连续几天甚至几周没有任何收获的捕鲸船,也很常见。
年班斯一共参加了两次远航,参与捕杀了6头抹香鲸,共产出了73桶鲸油。班斯大概能赚15至25英镑,已经非常多了。
可能有人要问了:在茫茫大海上杀死抹香鲸,该怎么提炼鲸油呢?
远处的捕鲸船正在切割鲸脂
确实,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毕竟不可能每杀死一头抹香鲸,就拖回港口。所以,当时的远航捕鲸船,提炼鲸油有两种办法:当场切割鲸脂带回港口提炼,或者直接在捕鲸船上提炼。
被杀死的抹香鲸会被拖到捕鲸船旁边,船员直接站在漂浮的鲸尸上,用锋利的刀把鲸脂割下来,切成一块一块的,直接装进木桶里。
如果运气好很快就能满载而归,这种方式就是最方便的。但是,一旦长时间无法返航,装在木桶中的鲸脂很可能变质发臭——就算不扔掉,再提炼出来的鲸油也卖不上好价钱了。
提炼出的鲸油
所以,有些捕鲸船开始携带火炉,直接在上面吊上一口大锅,在海上炼油。虽然效率不高,但提炼出来的鲸油可以直接装进木桶,能保存更长时间,还是很划算的。
大概到了年左右,捕鲸船又有了新的改造。
带一个移动的小火炉,效率实在太低。于是,一些捕鲸船开始在主甲板的正中,用砖砌成大火炉,准备几口大锅同时开工。之前之所以没这么干,是因为很多船员不放心,毕竟不停燃烧的大火炉,一旦发生意外很可能点燃整艘船,茫茫大海上可没地方逃跑。
然而,巨大的利益就在眼前,冒着一点“小风险”又能如何?只要小心一点就行了。于是,一艘捕鲸船就成了一座工厂:捕鲸、切割、炼油、储存,可以更高效率地完成,自然也能赚更多钱了。
鲸油为什么这么赚钱呢?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的伦敦
资料显示,年每吨鲸油售价7英镑,到年就已经上升到14英镑了。北美捕鲸人意识到,他们最大的主顾就是英国人,大不列颠的主要城市对鲸油的需求量稳步上升,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18世纪初期,伦敦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城市之一了。这里不仅聚集了大量的有钱人,还有生活在贫民窟中的无数底层人。一到晚上,整个伦敦就陷入黑暗之中,虽然每年有几个月的晚上,专门有人在主要街道点燃油灯,不过午夜之前就会被熄灭,伦敦大部分的夜晚都是黑暗而危险的。
鲸脑油蜡烛
当时,有不少犯罪分子都在夜晚四处活动,那些因为急事不得不出门的人,在黑暗中遭到袭击的可能性非常大,这让伦敦政府十分头疼。
年,伦敦为了打击夜间犯罪,实施了一个新的举措。市政府征收一种新税款,专门在全市范围内安装和点燃油灯。在数年之内,伦敦的街道上就安装了盏油灯,每天都会从入夜一直燃烧到天亮,专门有人负责维护。
这项举措打击犯罪的效果暂且不谈,但灯油的使用量急剧上涨了。于是,英国人迫切需要北美殖民地提供更多鲸油。
像本杰明·班斯这样的捕鲸人,用不了多久就能发大财。
捕鲸场景
年,当班斯再一次出海捕鲸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单桅帆船,成为了船长。不过,这一年也不太顺利,首先就是帆船出现了漏水问题,修船耽误了不少时间。另外就是这一年英法两国争夺北美殖民地的战争开始了,这意味着班斯的捕鲸船很可能成为法国巡洋舰和私掠船的目标。
班斯记载,就在当年4月28日,捕鲸船发现了两头抹香鲸,于是开始追踪。但船员们很快就发现,另一艘单桅帆船快速向他们驶来,大家都判断应该是法国人的私掠船。
于是,班斯让船员以最快速度航行,他记载到:“顺风追击了我们4个小时,我们的船后面还拖着几条捕鲸小艇……那艘船距离我们只有不足一英里的距离……”幸好,对方始终没有追上班斯,到夜幕降临时终于放弃了。
捕鲸场景
但是,再大的危险也阻止不了班斯的捕鲸工作,那一年他一共收获了48.5桶鲸油,不算多,但总比没有好。
18世纪60年代,班斯已经成为了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他拥有几艘捕鲸船,每年雇佣船员出海捕鲸,然后再将鲸油卖给中间商——有些时候,他们也会直接把鲸油运到英国出售,能赚更多钱。
班斯去世于年,年仅48岁。他的后人此时完全不用担心生计问题,因为班斯留下了巨额的遗产,足够他们过上非常好的日子了。由此可见,18世纪的北美捕鲸人,依靠抹香鲸,真的是大赚了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