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海洋馆可能会出现海豚仿生机器人”。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2日报道称,新西兰在这一项目的自我定位是动物保护方案,那么生态学家如何看待这一新生事物?
报道称,新西兰智能生物游乐(AnimatronicEntertainmentPortfolio,AEP)联合创始人米兰妮朗洛茨(MelanieLanglotz)和王理受邀前往中国打造海洋馆。但他们建议,采用海豚仿生机器人,代替原本计划里向水池投放的海豚和鲸鱼。
海豚仿生机器人的研发者之一王理向俄卫星社解释了“海洋馆采用这种机器人为什么会对动物保护产生有益的影响”。
“中国作为过去20年来世界上最活跃和增长最快的游乐市场,伴随着大量主题公园、海洋馆的兴建,传统的活体动物养殖展览方式的弊端也日益突出。以大型海洋哺乳动物为例,在自然条件繁殖,其寿命可以达到九十年,而在人工养殖或囚禁的环境下,他们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痛苦悲惨地存活不到2年。恶略的生存环境,使野生动物感染更危险的重病,传染给观众的可能性也骤增。同时,这种高死亡率的游乐运营方式,也意味着不断增高的运营维护成本。以一个十年期、年接待人次万为例的海洋馆做比较,一个由十条左右智能海洋生物组成的AEP项目的一次性投资只是前者的一半,而运营维护成本只是前者的十分之一,综合成本是前者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因此对AEP产品的前景,我们充满信心”。王理说。
此外,朗洛茨在接受新西兰国家广播电台(RNZ)采访时则介绍说:“海豚仿生机器人十分精准地复制了真海豚的重量、骨骼结构、肌肉组织与骨骼的协作、脂肪沉积。”她说,“海豚仿生机器人看上去是如此逼真,以至于首次见到海豚仿生机器人的人们相信,它们根本就是真海豚。海豚仿生机器人重公斤,一次充电可持续游泳10小时”。
对此,中国资深环保媒体人郑挺颖认为,这一决定确实可能是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又一步。
郑挺颖向俄卫星社表示:“一个海豚仿生机器人的价值在万到万美元之间。按照十年的‘寿命’,相当于一天的花费在一万美元左右,然而饲养一头真海豚的开销可能也没有这么高。因此,我想经济应该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海豚仿生机器人作为宣传噱头的可能性更高。另外,一些环保人士主张禁止动物从事表演活动,那么开发海豚仿生机器人也许是为了减少真海豚表演的次数,归还海豚自由。”
新西兰国家广播电台援引朗洛茨的话报道说,中国对这项研发产品很重视。这种研发产品未来可能重建整个海洋馆行业,至少研发人员定下了这样的任务。
报道称,王理还向卫星社介绍了关于中国的项目规划规模。
他说:“我们现在正在接洽中国游乐产业的数个明星级企业,有望在未来5年内在中国一二线城市落实10个左右,包含大约条智能海洋生物的AEP项目。涉及具体商业机密,很遗憾,我目前无法披露具体的合作客户信息。”
尽管郑挺颖积极评价新西兰研发人员的计划,但他同时强调:仅仅让动物离开人工水池是远远不够的。
他向卫星社指出:“首先,保护野生动物是要让野生动物回家;其次,要让它们有家可回,若是人类破坏了动物的自然家园,那么它们回去也是死路一条。另外,有些动物一直是由人工饲养,不具备野外生存和捕食能力。就海豚而言,人工养殖的环境确实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是健康的海豚,那么能帮助它们生活在海洋里自然最好。但是如果有些海豚受伤了,就需要人工去干预、救治和医疗。从这个角度来看,把一两只健康的海豚放回大海这一行为也是保护野生动物的一个进步,只是关键还在于人类需要给大自然留出空间,让野生动物能够在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繁衍生息。”
报道称,但这是生态学家和环保主义者需要考虑的事情。人工动物的研发者不会止步于海豚,他们计划打造其他的动物机器人,还计划彻底改变娱乐性动物园产业。
王理总结说:“智能生物不仅仅是活体生物的简单替代品,更是新一代游乐体验的载体。AEP结合了世界先进的影视、舞台艺术编导制作,更依靠智能生物的安全、可靠特性,可以无限运行并与观众在各种层级,语境互动,展现无以伦比的多维度体验。我们相信,AEP将会引起游乐行业的革命。除了‘深海’项目,我们还在计划其它智能生物的AEP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