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虎鲸被圈养42年后开始严重自残当人类失去
TUhjnbcbe - 2023/10/6 18:36:00
白癜风病会传染吗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346978.html

前段时间,肉叔才写过动物园。

对生命缺乏真正的尊重,脏乱差的管理,让这个本该传达爱护动物意识的地方——

反成了它们的坟墓。

评论区也有不少读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去过一次,余生都不想再去了”。

前几天,又爆出这么一条热搜:

#虎鲸被圈养42年后开始严重自残#

看完视频,痛心又羞愧。

贪得无厌的人类,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放过它们?

上面说过了,动保题材肉叔写过太多。

但这次还是忍不住,要为海洋动物再次发声。

当然,被圈养的动物都很惨。

而海洋动物,尤其之惨。

就不说动物自不自由这种精神追求了。这里的惨,光是生理折磨就足够残酷。

怎么说?

乍一看,好像圈养陆地动物和海洋动物没什么两样。

好像给足了水和食物,就没毛病了?

错得离谱。

你反过来想想,要是把陆地上的人圈养在海底某个狭窄空间,只给你浑浊的空气和吃不惯的食物,并长期远离你熟悉的一切,每天被迫练习表演,过着被围观的生活。

一年,两年,数十年……你受得了吗?

不难猜,“囚徒”的结局,非病即疯。

大众普遍忽略了一个根本区别:

陆地和海洋,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主要是以生物群落为基础去划分。

而海洋的生物部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流动性很大,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纪录片《蔚蓝之境》

关键词:相互依赖性强。

这也就意味着,相较于陆地生物,海洋生物的整体联系更密切。

换句话说。

海洋动物,比陆地动物更不适合人为圈养。

在海洋公园和水族馆里,最被人类熟知的“明星”动物,无疑是海豚和鲸鱼。

那它们的生活本该是怎么样的?

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环境需求。

水温、空气、生活习性等等。

像“海中金丝雀”白鲸,它们就需要生活在寒冷的北极海域。

而只有在无边无际的海洋,才能看到座头鲸这样放肆地游动。

身躯巨大,却灵动畅快。

像一场优美的水下芭蕾。

夏天时,它们会迁移到冰冷的极地水域寻找食物。

夏天结束后,它们又会用3个月,大概公里的旅程,回到热带水域生活和生育。

动辄横跨半个地球的生活空间,冷热两极交替的水温需求。

再先进的海洋馆,也无法模拟还原复杂多变的生态环境。

除了对生活环境有要求以外,还有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像是过着群体生活的点斑原海豚,喜欢交流,相当社会化。

会打闹、互相抚摸,展现出惊人的智能行为。

看这几只成年海豚,故意从海底捡起一些藻类,开始玩游戏。

传来传去,就像在玩接球游戏一样。

但在水族馆,它们被迫从社群中剥离,在陌生的环境里孤独致郁。

在这片无垠的深海,物种和物种之间,呈现出超出人类想象的生命奇观。

别想当然地以为它们“给点水给点吃就能活”。

这些美丽灵动的庞然大物,天生只能属于大海。

但悲剧一直上演。

人类为了利益,强行将它们从海底带到陆地。

由于海洋研究工作开展较晚,即便是人为构造的最完美的设备,远远不如大自然的辽阔多变。

限于地域,大多数水族馆和海洋公园,小得可怜。

这对天然依赖海洋生态的动物而说,是重创。

就像文章一开始那头自残的虎鲸kiska。

呆滞木浮,还出现了用头和身体猛烈撞击池壁的自残行为。

那一刻,它想的是什么?

是冲出水池回到大海,还是绝望求死,以结束这个长达42年的噩梦?

图源:四川观察

kiska的经历确实惨不忍睹。

从3岁起就失去了自由,一共生育过的5个幼崽,不是夭折就是被送走。

孩子相继离开,留它孤独生活。

虎鲸虽然名字带“鲸”,但其实属于海豚的一种。

它跟前面提到的点斑原海豚一样,是高度社会化的群居动物。

但在这漫长的一生里。

它被囚禁,没有同类,甚至吃都吃不饱。

42年了。

如果你是它,你会怎样?

想象一下——

你被扔进一个辽阔的深海里。

周围看不见任何陆地岛屿,只有你独自坐在随着海浪漂泊的小船上面。

从上而下,凝视海面,看着这深不可见的大海,一切未知都会发生。

这个幽暗密闭的深渊,随时有可能把你吞噬。

有点儿毛骨悚然了没?

所以换位思考。

人类的“深海恐惧”,又何尝不是海洋动物的“浅水恐惧”?

在这种未知的恐惧下,精神困境和肉体折磨,在同时摧残生命。

正如这名记者的灵*拷问:

如果你在浴缸里生活25年

难道你觉得你一点也不会动怒,恼火

或者有点儿发疯吗?

自残的kiska,绝对不是孤例。

年,一只2岁的雄虎鲸被捕获于北大西洋。

它叫提里库姆。

由此,它无法善终的一生开始了。

前驯兽师曾说:

提里库姆是我们非常喜欢合作的一条鲸鱼

好一个《合作》。

说白了,就是奴役。

当时总教练用的训练方法很阴间:

利用虎鲸的群体效应,来驯化它们。

驯兽师故意让训练有素的虎鲸,和未经训练的提里库姆组队。

让它俩做同样的动作,如果提里库姆做不到,就要两只都受罚,剥夺食物,让它们挨饿。

后来,提里库姆身上总会出现一些齿耙的痕迹,正是被其他虎鲸弄的。

这相当于人类的霸凌。

但这显然要更恶心——

一场利益驱使下的人为压榨,一次非生存必须的物种剥削。

还没完。

先是群体欺凌,然后再孤立。

为了所谓的“安全起见”,训练员把提里库姆放在20英尺高,30英尺宽的分离舱里——

狭窄幽闭,别说自然光了,就连普通的灯光也没有。

就这样,它在黑暗中度过了三分之二的生命。

因体型太大,它甚至都不能活动身体,再加上长期以往的被孤立。

提里库姆的状态非常差。

曾在海里乘风破浪的笔直背鳍,都蔫成这样了:

野生虎鲸的背鳍倒塌弯折率不到1%,看看正常的:

纪录片《黑鲸》就讲述了提里库姆悲惨的一生。

很多人知道提里库姆,是因为它“杀人”的故事。

它起初像是给人类的一个警告。

将训练员拖下水,导致其溺水身亡。

事后,海洋公园的高层隐瞒真相,将事情压下,继续招人驯养。

身心煎熬之下的提里库姆最终失控,造成多次惨剧,前后共有三名驯养员死亡。

没错。

虎鲸其实是海洋最大的食肉动物,还会攻击大白鲨,所以它有个别称叫“杀人鲸”。

它有48个锋利的牙齿,甚至可以将人撕成碎片。

但。

这些看上去有生命威胁的虎鲸,对人类友好得令人惊讶,很善解人意。

到目前为止,没有虎鲸在野外对人类造成任何伤害的记录。

世人只知提里库姆杀人。

却从不知它一辈子被人类折磨,杀人只是反抗的无奈之举,甚至已精神错乱。

这些拥有强大杀伤力的动物,除非受到生命威胁或生存所需,从不会对其他物种滥用暴力。

反观人类,为了一己私欲,对其他物种做过多少伤害之举?

谁才是魔*。

此外,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这些庞然大物会这么容易驯服?

在海洋公园里,总能引起现场观众频频尖叫和热烈喝彩?

因为聪明。

研究表明,鲸鱼的智力,甚至可能比人类还要高。

将它们的大脑放进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仪,意外地发现——

它们拥有我们人类没有的一部分大脑,直接连接到它们的边缘系统。

这个系统处理情绪,有着复杂的情感生活。

海豚和鲸鱼都拥有自我感知和社会联系。

这就能解释,比如在搁浅的时候,它们几乎是成群结队地搁浅,它们做的一切都有关社交。

曾经有渔民在海上捕获幼鲸。

成功捕获后,它的家人们都在海岸边不肯离去。

作为父母,他们是模范,比许多人类做得更好。

确实。

说句不好听的,人类在自以为是这方面,一直很擅长。

或许,鲸豚的情感系统比人类要高级——

它们远比人类懂得要和其他物种和平相处。

一个很悲情的故事。

年,一头2岁的雄虎鲸跟家人走失,闯进一个海湾小镇。

它叫Luna,是个男宝宝。

走失的初期,它经常潜到深处,企图用自己独特的声音呼叫同类,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渐渐地,同类没找到,但见到不少往来的船只和人类。

时间长了,它引起了海湾市民的注意。

有记者故意赶过来,想写篇文章就走,结果改主意了,想留下来记录Luna在海湾的生活。

记者这么说道:

我想它并没有觉得自己是一头鲸,它觉得自己是市民中的一员。

很多人特意开船来找它玩,它也很喜欢和人亲近。

悲惨结局的注脚,刻在了这个不经意的开始——

和人类越亲近,就越有可能受伤甚至死亡。

无一例外。

可对于孤独的Luna而言,和人类亲近,是它的情感需要。

于是,当地渔业和海洋局不得不公开表态:

人类和野生动物,应该保持距离。

一来二去,Luna也懂了。

所以每当有管理者来,它就会跑开。

好景不长。

港湾小镇来了个更严格的新管理员,要求人们不能接触Luna。

但在Luna看来不是这么想。

它觉得是不是自己做错什么,怎么大家突然忽略它了。

于是它试图得到重新获得人们的喜爱,甚至还学马达叫,想通过这种“人类的语言”,来跟人类交流。

Luna很坚强,它尝试着自己长大,但始终需要同伴。

Luna和一只狗狗

长期的疏远,让Luna开始变得烦躁。

直到6岁那年,它突然看到一艘很熟悉的拖船。

它激动地冲上去,不顾一切,在船周围转来转去。

就在它狂喜徘徊时,拖船的螺旋桨一下击中它,鲜血瞬间染红那一片水。

这个形单影只的小家伙,只不过是一心想跟人类做朋友。

比起Luna,下面这条虎鲸的经历更凄凉。

KEIKO也是2岁时在冰岛附近海域被人类捕获。

先是在加拿大某海洋公园生活了5年,后来被以10万美金,卖给了墨西哥一家海洋馆。

由此开启了它长达7年的表演生涯。

从加拿大到墨西哥,气温变高,这并不适宜KEIKO的成长。

加上海洋馆破旧的设施,肮脏的人造海水池,大大压缩了它的生存空间。

这让KEIKO开始生病。

特别是皮肤病,还出现了溃烂和消化问题。

转机出现在年。

《人鱼童话》的最后,有个从水中一跃而起的镜头,主角正是KEIKO,它被选中了。

电影的播出,也让KEIKO圈了不少粉。

当时有报道称:

一个在影片中演绎了被放归大自然的美丽童话的虎鲸,现实中却依然被关在狭小的水池里,给人表演,还因为居住环境恶劣身染重病,再这样下去,这只虎鲸迟早会死在墨西哥。

于是,民间自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解救KEIKO”游行,企图通过舆论来帮助KEIKO摆脱海族馆的禁闭。

在舆论推动下,电影制片方华纳公司不得不成立基金会,制定了一个放归计划。

经过多年的野化训练,终于在年,KEIKO从冰岛海岸游向大海。

所以,它解放了吗?

可惜,现实终究不是童话故事。

由于20多年和人类生活,KEIKO早已对人类产生深厚的感情。

5年后,它又回到海岸,想要接近人类。

一旦对人类产生感情,就变得不幸,无论是Luna还是KEIKO。

当地动保机构接到指令后,禁止人类靠近。

最后,KEIKO在孤独中,病死了。

退一步讲。

正因为它们有着跟人一样的情感分区,就更让人类的捕捉和囚禁行为显得野蛮无情。

在《海豚湾》里,救助人员回忆起令人窒息的一幕。

那只可怜的海豚,你能看出它试图脱离,它径直向我们和海岸游过来,它得越过一堆渔网,每次它浮上来呼吸,你都能看到身后流出很多血,你能看到它最后呼吸了几下,然后就沉下去了,我们就再没看到它上来……

一条生命在本该属于它的领地,被入侵者杀害。

这难道不讽刺么?

同样作为高智力的情感动物。

它们平易近人,甚至掏心掏肺去对待其他物种。

但人类自己呢?

牟足了劲去迫害,只想从中获利。

人类总骄傲地声称自己站在物种的顶端。

更以此为据,肆意剥削其他动物。

到头来。

真诚,包容,情感都远不及动物。

甚至。

连“人性”都输了。

人类,你骄傲的底气在哪?

今日打工人:王家卫生委员

1
查看完整版本: 虎鲸被圈养42年后开始严重自残当人类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