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皇帝下葬后,最后一名工匠如何出来呢工匠都
TUhjnbcbe - 2024/2/28 16:21:00

“入土为安”是一项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人离世后埋入土中才算是死得其所,家属才能得以安心的理念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因此无论是帝王贵胄,还是平头百姓,都非常重视自己死后所要“居住”的那一方土地。

尤其是那些在生前拥有至高权力的帝王们,他们都希望在死后依然能够“居住”在金碧辉煌的殿宇中。

随着礼乐崩坏,自春秋战国年代起,越来越多的诸侯王便开始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为自己修建陵墓了。

当那位自诩“德谦三皇、功盖五帝”的始皇帝刚刚登上秦王之位时,年仅13岁的嬴*便开始了为自己修建皇陵的浩大工程。

这座由丞相李斯设计、大将章邯监工、完全按照秦朝国都咸阳布局建造、耗时39年(秦始皇驾崩一年后)才竣工的的皇家陵寝便是现在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而就在秦陵东侧1.5公里之外的地方,便是举世闻名的“秦始皇护卫队”-秦兵马俑。

这座中国第一个皇帝陵寝气势恢宏,随葬的兵马俑更是体现了秦始皇“生为人杰”,死后亦要领兵征战四方的蔚然霸气。

也正是自秦始皇起,历代皇帝们对修建陵寝这件事越来越重视,无论是规模还是结构都越来越讲究,陪葬品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贵重。

直到东汉末年,由于曹操的出现,皇帝在生前大肆修建陵寝的现象才得以改善(原因大家应该多少有所了解),但总览中国余年历史,对修建陵寝“兴趣不大”的皇帝除了曹氏帝王之外,也只有隋文帝杨坚(死后才开始修建)和隋炀帝杨广(死于叛乱,未修陵寝)了。

随着帝王们越来越“热衷”于为自己修建皇陵,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威严,他们的陵寝也越修越大、越建越豪华,这就注定了他们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来设计和修建自己死后的“寝宫”。

那么,当陵墓修建完成后,修陵的工人都去了哪里呢?除了那些累死和饿死的工人们,那些被留在墓室里面负责“内部装修”的工匠们会被当做“殉葬品”一直留在里面吗?如果有机会逃生,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手段逃出生天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帝王陵寝,聊一聊修陵工匠们的不同结局,和他们用来逃出生天的独特手段。

全部处死?荒谬!

人殉制度可以溯源到上古时期,到战国时达到顶峰,直到秦献公时期才宣布废除人殉,在之后的将近年时间里,人殉几乎绝迹。

但到了元明清三朝,人殉制度再度兴起,无数底层人民沦为皇帝们的陪葬,而在这些人中,有不少人就是参与过为皇帝修建陵墓的工匠。

据《史迹》记载,秦二世胡亥在秦始皇陵修建过程中杀死了将近70万参与皇陵修建的民夫,甚至在工程完工后杀光了所有参与秦始皇下葬工作的工匠,通过的方式则是将他们全部锁死在墓内任他们自生自灭。

秦二世之所以要让这些人成为陪葬品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防止这些人或者出去后将秦始皇陵墓的秘密泄露出去,毕竟这里埋着的可是“千古一帝”之一的始皇帝嬴*,毕竟陪着嬴*一起下葬的还有不少价值连城的宝贝。

作为儿子,即使是胡亥这样的二百五也不希望有人将父亲陵墓的消息泄露出去,搞得有心之人纷至沓来,打扰到父亲死后的清净。

于是乎,胡亥一声令下,万千民夫和工匠一起被关在了秦始皇陵中,没有一个能够活着出来。

在这里不由得要对胡亥没有在皇陵修好后就将这些匠人杀掉,而是等到始皇帝下葬完成后才将他们“闷死”在墓里的做法好好夸赞一番。

要不然,可能都没人知道究竟要如何将始皇帝“入土为安”了。

但是,修建皇陵的工人们都被杀光了或是殉葬了这样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原因有五。

首先,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详细记载了秦始皇陵的内部结构,不但将里面有用水银做成的江河湖海、以鲸鱼脂肪为燃料做成的长明灯以及墓顶的璀璨星空图描绘了个淋漓极致,甚至说出了里面机关的结构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机关会被触动,那里藏着奇珍异宝一一指明。

这不禁让人感到奇怪,司马迁之前不是说了修建秦皇陵的工匠都被胡亥给“闷死”在墓里面了吗?那他又是怎么把秦始皇陵的内部结构了解的如此透彻呢?

要知道,从秦始皇驾崩到司马迁开始提笔写《史记》,这中间相隔了年,就算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参阅了大量的史料、听取了不少前人讲述的故事并进行了实地考察。

但是,他能够将秦陵的内部情况描绘得如此“栩栩如生”,仿若是他曾经身临其境一般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这些事情必定是曾经参与过秦陵修建或是设计作者的后人们(将近一百年时间,当时的人是活不了这么久的,活下来的至少都是当事人的第二代或是第三代传人了)告诉他的。

而且依照司马迁写《史记》时所秉承的严谨态度,他是断然不会在听完一两个人讲述的秦始皇陵内部构造就提笔成书的。

第二,秦朝当时全国上下拢共才不到万人口,而且修建陵墓这样的重体力活一般也都是青壮男子才能够负担得起的。

秦二世可能是傻子,但他一定不会是个疯子,一次性杀死70万人,这不等于快把全国的青壮年给杀光了吗?那谁帮秦朝戍边?谁帮秦朝打仗?谁为秦朝传宗接代?章邯后面难道是带着一群老幼妇孺抵抗各地的起义*吗?

第三,前文说过,皇帝的陵墓都是生前就修好的(秦始皇除外),如果真的在修好之后就杀光所有的工匠,那等到皇帝们驾崩的时候,谁又能知道如何将他们下葬呢?难道在他临死之际,提前让他们自己走到墓里去吗?

另外,古代皇帝与皇后一般都是合葬的,如果皇后死在皇帝后面,工匠又被杀光了,谁来安葬皇后呢?

再说了,如果真的每次都把修陵工匠杀光了,那估计没人会愿意干这个工作,即使被强行征调,也都在修陵过程中就造反了。

第四,中国历史上大部分的皇陵在哪里在历朝历代都不是秘密。清朝的皇帝都知道明朝的皇帝葬在13陵;几乎历代皇帝都曾前往*帝陵祭拜;

历朝史料中都曾记载着前朝帝王的陵寝所在。那么请问,如果真把当时的工匠都被杀光了,这些史料又从何来?从盗墓贼口中得来吗?他们一个个的,都良心发现去自首了吗?

最后一点,古时的人们都是相信另一个世界的存在的。如果真的把这些人都杀了,不管是杀死在墓里还是墓外,下令的人就不怕这些人心存怨念,打扰到前世帝王死后的清净吗?

如果说秦始皇有兵马俑保护尚可护驾,那其他帝王呢?难道他们都有兵马俑吗?而且,贵为九五之尊的帝王们,真的愿意让平头百姓“住在”自己的陵寝里陪着自己吗?

有人可能会说,成吉思汗当年可是真的杀光了所有为他修陵的工人。为何这么说?原因之一是因为当时的蒙古*队作风确实残忍,一直都有屠城的习惯,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成吉思汗真正的长眠之地至今都没有被发现,这不禁让人相信,成吉思汗应该是杀光了所有为他修墓的人。

但是有这种想法的人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当时的蒙古本就是游牧民族,思想也没有完全被汉化,很多时候他们还遵循着“大漠雄鹰”的思想,没有“入土为安”这个概念。

因此,成吉思汗真正的陵墓没有被找到可能有一种原因,那就是可能这个世界上压根就没有“成吉思汗陵”,他早已将自己奉献给草原、蓝天和大漠了。

他们究竟去了哪里?

既然工匠们全部被杀的说法站不住脚,那他们的归宿究竟如何呢?

第一种结局可能是在修陵过程中煽动众人造反,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当属英布。

他就是在修建秦始皇陵过程中有了自己的势力,之后逃出骊山营地,先后跟随项羽和刘邦夺了赢氏江山,凭借战功被封为九江王。

第二种结局就没有英布这么滋润了,虽说英布最后的结局并不好,但是他毕竟身居王位多年,享受过荣华富贵。

然而有些人在修建完皇陵之后虽然得以生还,但是为了保证皇陵的位置不被泄露,

他们中的一大部分人都被送到了前线打仗或是去边疆抵御外敌;即使没有被送到*队里,他们依然会在工程完工后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变得有口难言,有耳难闻;或是被流放到离家千里之外的地区,在孤独困苦中了此一生。

当然,也有人成功从修陵队伍中逃出,并完成了对陵墓主人的报复,比如带着孙殿英炸开慈禧之墓的那个工匠。

但是他靠的是小聪明和运气,真的有本事的大能工匠,却有着即使被关在墓里,也能够逃出升天的本领。

金庸笔下的断龙石

想必在座的各位有不少人读过金庸老爷子笔下的《神雕侠侣》,即使是没有读过小说的朋友也多少听说过书中那座位于终南山下的活死人墓。

据金庸老爷子所述,这座活死人墓是由全真教的创教祖师王重阳所建,先后经历过王重阳、林朝英、林朝英的徒弟和小龙女四任墓主。

在《神雕》一书中,活死人墓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一座陵寝,更多的时候是被当做“家”来使用的。

等到小龙女重伤,李莫愁寻仇上门之时,为了免遭李莫愁*手,小龙女嘱咐杨过封上墓门。

写到这里,这座古墓如何封闭,完成封墓工作的匠人如何避免走出古墓的秘密也浮出水面-那就是依靠机关启动的两块重达万斤的“断龙石”。

再启动机关后,两块断龙石会缓缓落下,但是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只要最后封墓的人把握好时间,是可以从容不迫地走出墓外的,封墓者甚至可以用工具在墓外进行这个操作也是完全可以的。

当然,小说原著里为了体现杨过对小龙女情深义重,并没有描写杨过趁机出墓的画面,但是电视剧里面却呈现过这样的画面,只不过断龙石即将落下的瞬间,放不下“姑姑”的“过儿”又“滚”回到了墓里。

事实上,金庸笔下的“断龙石”在现实的考古工作中还尚未被发现,但是没有被发现并不代表这样的工艺是不存在的,金庸先生能够描绘出这样一个事物,也并不全是空穴来风。

类似“断龙石”和开启它的机关,在现实中的运用其实并不在少数,最常见的就要数类似于过去家中常用的“顶门杠”了。

所谓的顶门杠,就是在木门后放置一根巨大的石柱或是石板(也有用石球的)。古时帝王陵寝的大门大多是向内推开的,这时候只要使用顶门杠的一端顶住墓门,另一端顶住门后提前设计好的凹槽之中,让石柱、地面和墓门形成一个具有稳定性的“直角三角形”。

这样子被牢牢顶死的墓门如果不利用大型机械或是像孙殿英一样使用炸药,这样的墓门是很难被打开的。

既然墓门是向内推开的,那在关闭时必然是要往外拉的,工匠们如何才能在放下顶门杠后还能走出古墓,并将他还原成原貌的呢?在这里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了。

因为在古代,为了防止皇陵位置泄露,确实存在着皇陵匠人们被困死在墓内的情况。

即使匠人们在封墓前会提前为自己挖出求生通道,但往往也会被士兵们发现后封堵,正门更是会有*事看守,等到确保匠人们都已经闷死或是饿死在墓里后才会离去。

于是为了活命,匠人们发明了一种“拐钉钥匙”,这种钥匙可以用来在关闭墓门后从外面放倒顶门杠。

在经过考古学家的还原后,“拐钉钥匙”的真实面貌其实是一根一头为“n”形,用来套住顶门杠顶部,一头为圆形,便于人们发力的铁棍。

这样一来,即使工匠们被封在了墓里,他们也可以先从里面竖起顶门杠、打开墓门大摇大摆的出来,之后再利用这根钥匙从外面将墓门封死后离开。

当然了,既然拐钉钥匙能从外面封门,那也同样可以用来从外面开门。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就曾经成功还原并利用这种钥匙打开过明定陵的墓门。

拐钉钥匙只不过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巧妙的逃生之法。或许,古时的匠人们还有更高超的技艺用来逃生,只不过是我们还没有发现而已。

1
查看完整版本: 皇帝下葬后,最后一名工匠如何出来呢工匠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