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妈妈抱抱,我害怕。
我:宝宝怕什么?
女儿:“可怕的东西”。
-------女儿从老家回来的第一天晚上,一直说害怕,让抱抱,我走哪她跟哪,片刻都不能分开。
睡觉时紧紧地抱着我的脖子,我抱着她时还一直让我抱,让抱的更紧。那晚很久很久,她才安心睡着。
女儿这样,一是因为她回了趟老家,我们分离了几天,她想念妈妈;二是因为害怕,在老家时和姐姐一起看了一些可怕的视频,她害怕“可怕的东西”(和姐姐一起看的那些)。有一天视频电话时,爸爸问她为什么不去姐姐房间跟姐姐睡,她说姐姐会看“可怕的东西”。
第二天晚上胆子大了一些,不再像第一天那样紧张了,但奶奶说白天也多次让抱,做饭的时候也让抱。
第三天又比第二天好了一些,我去卫生间让她单独在房间玩,她也愿意了。
第四天我加班,晚上爸爸陪着,她过得很开心。
第五天,也就是今天早上,我们一起看了绘本《怪兽也温柔》,女儿说,“怪兽也温柔”不如“怪兽有温柔”好。
绘本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觉得家里这些地方也有小怪兽,请不要害怕,它们都是有礼貌、懂规矩的小可爱。”
女儿说,我们家里也藏着一些可怕的怪兽,但她不害怕。但会害怕“可怕的东西”。
对于恐惧,时间是个好东西,时间越久恐惧感越弱。这几天女儿确实对“可怕的东西”有了一些淡忘。过程中,我们不主动提及强化,默默陪她淡忘。
-------
奶奶说女儿胆子小,我说这是她自我意识比较强。女儿爱问问题,会主动思考,想象力也丰富,也似乎因此更容易感到害怕。
有一次我和女儿说甲烷这种气体会爆炸,为了直观体验,带她看鲸鱼和骆驼尸体爆炸的画面,告诉她这是因为它们体内有很多甲烷产生了爆炸。于是她就记了很久,经常若有所思地跟我讨论鲸鱼爆炸的问题。
还有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看到一个人身上长蘑菇的画面。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便一直问我人身上为什么会长蘑菇,问她身上会不会长蘑菇。
之前女儿问了我一些奇怪的问题,问了才知道是白天奶奶给她看了一些视频,有猎奇的、有七大姑八大姨那些乱七八糟关系的,奶奶觉得有趣喊女儿一起看,但女儿看完觉得是可怕不能理解的。
我知道后和奶奶沟通了两次,告诉她孩子会害怕,这是她之前没想到的,说以后不给看了。
同时我也意识到,很多在我们大人看来很普通的画面,对孩子来说是有些血腥和不理解的,必须选择性地带她看。
另外,我在给女儿普及一些知识时,也要考虑到她这个年龄的接受程度。一些有趣的、相对浅显的知识,能够帮她更好地认识,认为世界是美好的;否则带着害怕的心理去认识,可能会有所抵触。
-------
在意识到女儿害怕之后,为了安慰她,让她不害怕,我们会强调那是假的,是人故意拍出来的,并不是真实的。
不管我们怎么说,她依然会害怕。其实,换做我们成年人,也勇敢不到哪儿去,一样被恐惧支配。
就像我们看那些恐怖电影、小说,我们比谁都清楚,那是演员演出来的、道具组做出来的。但那些恐怖的片段总是很顽固,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往往是越想忘记,记得越牢固。
我清晰地记得小时候那些害怕的感觉。小学三年级刚从上海回到姥姥家,那会要到学校上早自习课。早上五六点钟天还是灰蒙蒙的,要穿过一段乡村小路,两边田地里很多坟头的那种路。
我不敢一个人走,总是让姥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我一起。路上他们总会讲一些鬼怪精灵的故事,活灵活现的,经常吓得我大哭大叫。还经常会因为发不准后鼻音而取笑我,比如我说“书包好新啊”,就会有人重复我的话说,“书包好腥啊”。
啊,那段时间被恐惧支配的感觉,这么多年了依然记得。
-------
害怕,是女儿独立路上的拦路虎;害怕,是常常会发生的事;害怕,往往是你越怕,它越大。
我想告诉女儿,妈妈允许她害怕,害怕是很正常的。妈妈小时候也害怕,现在这么大的人了,也同样会害怕。
我会和女儿分享自己曾经害怕的感觉和经历,和女儿描述自己害怕时的囧样。
告诉她,勇敢并不是什么都不怕,而是明明害怕,但依然会前进。
带她做一些勇敢的事,帮她增加对事情的可控感,陪她一点点变坚强和勇敢。
比如我们想让她单独睡自己房间,我们要给她足够的时间,帮她去适应。暂时打算这样做:
在她的房间做好睡前准备工作(唱歌聊天讲故事)后,我坐在旁边看书,让她自己入睡,之后我回到自己房间睡觉,早上我早起继续坐她床边看书,等她醒了,和她一起聊聊天看绘本,然后一起洗漱吃早餐送上学。
通过这样的流程,想让女儿明白两点:
·妈妈会一直陪在身边,随时可以抱抱;
·熟悉睡觉流程,知道什么时间段做什么事,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自己对整体节奏是有把控能力的,是可控的。
这个流程,以后也许会优化,但这是目前我能想到的最优的方式。先去尝试,随时记录,反馈总结优化吧。
#秋日生活创作季#THEEND
-感谢阅读-